发布时间:2022-09-07 23:57 已有: 人阅读
近日,市共富办公布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第二批试点名单,余杭区余杭街道《探索“流转抱团飞地”路径,打造“禹上稻香”共富模式》和《瓶窑镇实践“12345”模式,打造浙江省示范“乡创共同体”》成功入选,列入数量居杭州市第一。 探索“流转抱团飞地”路径 打造“禹上稻乡”共富模式 余杭区在余杭街道先行先试,在苕溪以北8个村71.8平方公里区域建设“禹上稻乡”,为共同富裕路上的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提供新思路。 以稻为基,蕴富于技。成立“聚耀禹航”乡村振兴党建联盟,推广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和“农安码”应用,设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引进高科技改良品种推广种植,提升亩均收益。 以创为核,融富于链。联合字节跳动、菜鸟供应链等头部企业成立稻香联合体,设立浙江省港澳青年创意基地和“稻香引荐官”机制,吸引人才团队、创新载体、村民创业,推进“稻梦空间”数字化应用。 以文为脉,延富于韵。打造精品休闲绿道和禹上稻乡IP,联合开发系列农产品以及多条农文旅线路,创新举办“插秧节”“开镰节”“丰收月”等特色活动。 以业为浙江省,筑富于民。创新“飞地联建”开发模式,沈家店村级留用地项目由沈家店和苕溪北八村共同成立联合公司。瞄准“高地聚集”新兴业态,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积极建立全民参与、全面答疑、全程督导的协商议事机制。 实践“12345”模式 打造浙江省示范“乡创共同体” 瓶窑镇通过建设乡创共同体,构建乡村创新网络,推进乡村创业体制机制改革,有效破解乡村振兴与“三农”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1”网服务,构建乡创服务大网络。搭建乡创共同体数字服务平台,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农业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结合南山村未来乡村九大场景建设,打造15分钟乡创服务圈。 “2”圈串联,塑造共富共享联动圈。全力打造“千亩田·亿元钱”农业基地并出台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完善幸福乡里综合体功能体系,推进乡创共同体村全面升级。 “3”主协同,夯实乡创主体强支撑。打造农业联合社,成立强村联合发展公司,建立农民创业培训与孵化对接机制、乡贤吸纳机制和乡贤招引名录,培育新型农民,鼓励回乡创业;打造乡创智库平台,农业产学研用链条共谋共创;设立乡村创业基金,开展多元招商。 “4”业融合,打造产业增收主题线。打造乡耕创收线,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打造乡工创业线,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打造乡遗创作线,开展非遗体验和文创产品开发;打造乡游创意线,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共进,探索创新创富新机制。建立党建共联机制、文化共育机制、要素共享机制、城乡共荣机制、善治共兴机制,积极打造文化生活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乡村数字化治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