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0 09:15 已有: 人阅读
今年以来,秦州区把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加大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质增效。 小小花芸豆致富“金豆豆”。这几天,大门镇柴山村种植的50亩花芸豆已经成熟,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村民们正在忙着收割花芸豆。村阵地广场上,村民正在晾晒收获的花芸豆。目前柴山村种植的花芸豆已经被收购商预定,入账预定资金1.5万元。 “一斤4.5元的价格,50亩给村上可以带来4万元左右的收入。今年村上第一年种植花芸豆,收成可以。下一步打算是,明年村上动员农户多种植花芸豆,村上提供种子,统一销售,给农户带来经济收入。”大门镇柴山村党支部书记赵剑锋说。 为更好地培育富民产业,柴山村党支部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用活现有资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村上整治的280亩撂荒地流转给合作社用来种植玉米,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稳定的就业平台,也为村级集体经济有效积累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村上的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7万元。 “去年分红3.5万元,今年能达到7万多元,还有以前双助贷的占用费,加起来有15万元左右。村上以后用这些积攒的钱,大力发展种植,也可以用这些钱改善基础建设、人居环境等。”大门镇柴山村党支部书记赵剑锋说。 今年,齐寿镇张赵村在镇政府的扶持和指导下,将村上的500亩撂荒地流转给天水古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在张赵村成立了古丰艾草种植服务站,采取“企业+村级集体+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艾草产业,后续实现艾草的种植、加工、收购、销售一体化。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有活干。 “为了增加村上的集体经济收入,把艾草种植扩展了500亩,还解决了一部分闲余劳动力,提升了村民的经济收入。”齐寿镇张赵村党支部书记赵小明说。 随着产业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党支部可利用这些资金发展公益事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增强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有13个,预计年底1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能达到5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让党建链与产业链紧密相连,争取通过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大门镇党建办主任张丹说。 “下一步,我镇将在产业发展建设中谋求动力,在农户与集体利益上探求平衡,在产品提质增效上寻求出路,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高度。”齐寿镇党建办主任张斌说。 秦州区各镇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特”字上找出路,在“专”字上做,有效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截至目前,全区420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达到2770.33万元,5万元以上的村352个占83.81%,打造“一村一品”集体经济示范村3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