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首创“运力池”模式推进江海直达散货准班轮运输常态化

发布时间:2022-09-22 22:14 已有: 人阅读

  今年以来,舟山市聚力打造高效疏港保供船队,持续优化江海联运体系,积极拓展舟山至长江中游港口的粮食物流通道。今年1至7月,完成粮食进江量1821.38万吨,同比增长51.66%。一是整合体系,构建经营“共同体”。主动对接码头、船东、货主等物流链企业,深入了解业务需求,以粮食、铁矿石为试点,首创江海直达船舶“运力池”模式,推动码头、船公司、供应链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明确“运力池”运行规则和各方权利义务,改变传统散货运输模式“各自为政”的弊端,实行统一配货、集中调度,进一步提高船舶周转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采取“运力池”模式后,预计每航次可节约时间7天以上,综合运输成本降低至每吨5元。二是数字赋能,做优资源“调配站”。依托“江海联运在线”应用,开发“江海直达船舶运力池”模块,上线“直达配送”场景,加强数据服务支撑。通过对船舶配货、营运效率、通航环境、码头装卸等全流程实行动态监测,协助码头、船公司、供应链企业、货主等各方及时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增强整体物流链组织协同和各环节有效衔接,预计每航次可节省中转、仓储费用约40万元。三是靶向发力,注入惠企“强心剂”。对纳入“运力池”的船舶实施优先装卸和靠离泊、减免拖轮费用等激励政策;推动出台《关于支持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江海直达船队和准班轮运输发展,鼓励“运力池”船舶向长江中上游纵深,争取专项资金并给予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船员培训费补助。目前,舟山市已投运江海直达船6艘、8.2万载重吨,在建7艘、9万载重吨,每船较同类型海船载重量增加约8%、能耗降低约10%;开辟舟山至黄冈、武汉、黄石等直达航线条,进一步缓解长江下游港口基础设施紧张导致的进口粮食“船压港”问题,有效助力企业降低成本、减少货损货差。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摩托罗拉下一部Moto G手机可能配备108MP摄像
  • 微软以197亿美元收购Nuance
  • Google正在尝试另一项个人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