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9 10:58 已有: 人阅读
业内专家分析,当前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的前提下,为着力扩大社会需求、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平衡内外部均衡,应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杠杆撬动的独特作用。未来,更多创新政策工具有望研究推出,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可能进一步增多。如何以政策工具的“进”促进实体经济的“稳”,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货币政策调控的一大看点。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基础货币投放功能,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贷平稳增长,从而发挥出总量工具的作用。 业内人士解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过程中,会形成基础货币投放,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成补充。同时,由于内嵌激励机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更低,能够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金融资源向特定领域积聚,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也就促进了信贷投放。不仅如此,有央行资金的激励,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很快落地见效,从而可以较快发挥促进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作用于某一特定领域或行业,但结构性货币政策并非单打独斗。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产生的综合效应,可能并不比单纯使用总量工具要弱。 人民银行8月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达10种,已动用的规模约5.4万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考虑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杠杆作用,预计可撬动的信贷规模数倍于此。 由于利率更优,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过程中,还能起到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效果。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相容机制,可以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并释放基础货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平衡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