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1 05:09 已有: 人阅读
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开工。作为连接四川、重庆电源和负荷中心,构建西南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的起步工程,此次将新建双回特高压线年夏季高峰前投运。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与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会谈时表示,将全力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加快电网投资建设,加大省间余缺互济力度,持续完善网架结构。 川渝一体化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在重庆启动,当日即完成首笔交易118万千瓦时,可见需求之旺盛。在成渝地区用电需求快速增长背景下,预计2025年川渝最大负荷将分别超过8900万千瓦、3550万千瓦,分别比2020年增长10.5%、44.31%。 作为一条“上得来、下得去”的电力高速公路,川渝特高压工程将将新建4座特高压变电站,新建双回特高压线公里,形成“Y”字形网架,为川渝两地能源互补互济提供更大空间。在此基础上,据透露,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也正在争取尽快推进,未来将形成川渝特高压“之”字型网架。 这也意味着,西南电网主网架电压将从500千伏提升至1000千伏。在赵恒看来,加快建设 1000 千伏成渝特高压交流电网,提高大渡河上游阿坝片区、雅砻江上游及周边雅安甘孜片区富余电力送出能力,将有力保障成都、重庆的电力供应,同时促进水电在川渝地区消纳,对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清洁电力保障。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曾向城叔表示,现在的电网建设,除跨区域单向输电模式外,区域内部省际间的电网互联、资源互济同等重要,应当更加尊重送受端主体的意愿。“比如,因为时空差异,可能少数送端需要少量的反向输电。” 这也是川渝电网一体化的题中之义,亦是破解水电消纳问题的关键。 过去多年,四川大渡河流域“弃水”现象较为突出,一大原因便是受制于通道约束。四川省能源协会智库专家艾明建此前表示,四川水电集中分布在甘孜、雅安及攀西区域,与之相配套的500千伏送出通道,即为省内通道。但因为“强直弱交”问题突出,通道容量不足问题越发突出。 眼下,四川层面正全面加快补齐电网的短板弱项。在9月28日四川电网重大工程项目推进会上,致力于破解省内500千伏电网短路电流超标等突出问题的22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 比如,投资50亿元的攀西电网优化工程,将增加攀西通道送电能力200万千瓦,将攀西丰富的清洁电力送往负荷中心消纳,提升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电力保供能力;乐山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雅安蒙山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宜宾云台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等,将及时满足工业园区、晶硅等重点产业快速增长的供电需求…… 这些“毛细血管”的建设,将使得攀西、阿坝等地的清洁电力能够输送至成渝负荷中心就地消纳,从而破解“弃水”问题。 更进一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谭洪恩还透露,“十四五”时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在四川进一步扩大投资,加快推动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成都十陵、邛崃、空港、淮州,眉山西等电网重点工程,投资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加快建成以特高压交流环网为骨干的覆盖更广、能力更强的大电网格局,促进四川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简而言之,就是要构建一条“上得去、送得出、进得来、接得住、下得了、用得上”的“坚强电网”。 这也意味着区域电网结构的根本性改善,在增强成渝地区保供能力基础上,支撑大规模清洁能源多元化开发及送出需求。此外,区域网络的构建,还将更有效地承接来自西北、西藏等地的电能,在区域内部调峰基础上,实现更大范围互补互济。 在川渝电网一体化语境下,赵恒认为,应当更多引入市场机制。比如利用重庆火电基准价与四川低谷增发水电价差,支付给重庆火电调峰费用以及过网费。这样在四川水电获得减弃增发收益的同时,重庆火电也获得收益,更能调动双方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