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8 22:28 已有: 人阅读
国庆长假前一个交易日,国家统计局和财新相继公布了9月的PMI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制造业PMI为50.1,在连续两个月收缩后重返枯荣线以上,大中型企业产能释放加快。新订单数据小幅回升至49.8,市场需求虽有所回稳,但已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服务业活动指数仍然偏弱,显示受疫情多点散发以及房地产下行影响,需求恢复依然较为缓慢。 9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9月进口指数为48.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近期地缘政治形势发展愈发复杂,欧美通胀依然高企,美国的强势加息致使全球流动性缩紧,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外需求。 在国内稳经济政策推进落实,基建投资项目不断发力带动下,9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2,高于上月3.7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9月28日的“稳经济”会议指出,四季度经济在全年份量最重,不少政策将在四季度发挥更大效能,随着政策逐步落实,用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动能回升是较为明确的政策方向。 财新公布的9月PMI与国家统计局数据并不一致。9月财新PMI录得48.1,较8月下降1.4,与5月持平,为五个月以来最低。两个PMI数据的差异显示出成本端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以及下游需求端恢复较为疲弱对中小企业影响更大,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优质龙头企业家信心好于中小企业。 国庆假期期间,欧美与港股市场出现较大幅度反弹,9月美联储75个bp的加息操作正在被市场消化,虽然至年底,美联储仍将加息2次的预期还在,但由此引发的市场恐慌还是得到的喘息,逐渐趋于平稳。随着美元指数的短期回落,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的快速贬值的走势也有所扭转。经过一段时间的弱势调整后,不管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投资者的市场情绪有望有所修复。 对于A股市场,7月份以来的弱势调整,主要是因为市场风险偏好降低造成市场估值的下降造成。一方面国内疫情一直处于多点偶发状态,由此而来的不确定性较大的影响了市场主体主动投资扩大生产的动力,同时也对旅游等服务行业起到了较大的制约,社会零售消费的复苏较为缓慢。二则美联储明确强硬的通胀控制目标,使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加,美元的走强也使科技成长类企业估值承受了较大的压力。 我国从去年底开始,已经通过加大基建投资、促消费等措施来应对可以预见的外需回落以及美元加息周期的影响,但上半年疫情和地缘冲突等黑天鹅事件使一系列政策的效果受到较大影响。虽然从前三个季度的企业盈利、制造业投资和社会零售等数据来看,一系列稳经济大盘的货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正逐渐显现,经济周期呈现出弱复苏的特征,但明显不及预期。进入下半年,快速走强的美元和持续偶发的疫情使我国的经济的复苏有所反复,进而也影响了A股市场。向前看,A股市场现在较低的估值已经较为充分的释放了相应的风险,充足的流动性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市场坚实的托底。随着将来防疫政策的优化,以及欧美超预期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降低,相信因情绪低迷造成的市场调整终归会回归宏观和企业盈利基本面,面对短期的市场反复,现在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重点配置方向仍为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消费医药价值蓝筹和基建投资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