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新城:西安的底气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2-10-11 23:40 已有: 人阅读

  目前西安累计新增各类风投、创投等机构超200家,并吸引深创投、高瓴、英诺天使基金、国中资本、华控基金、唐兴资本等机构频频布局。

  今年7月,由陕西投资集团与西咸新区联合发起设立的秦创原科创母基金提速完成募集,至此,秦创原科创系列基金已经设立有17只,基金规模达到百亿级别,形成了“母基金+子基金”且覆盖“种子-天使VC-PE”全链条、企业全周期的基金体系。

  观察发现,西安做强科创“生态雨林”,实际也是打通了两个通道,一是科创能力,让一批又一批的重大科研成果、科技创新种子在这里培育,然后被推向市场。二是吸引外来科创资源和头部企业、项目聚集的能力,诸如三星、华为、小米、霍尼韦尔、日立ABB、三一重工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科技企业及技术创新项目相继落地。

  科创领域持续向好是一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成长中的科创新城,西安在科技成果本地转换等诸多方面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看来,首先要破解科技成果本土转化率低的难题,可以从两个方向发力。

  “西安目前的科技力量主要

  他同时指出,对标科创成果转化率最高深圳,更能看出提升空间。“一是研发导向不同,深圳的科技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偏应用型,易于转化,西安则更多是基础研究,走上市场较为不易;二是深圳的科研力量主要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直接对接市场,紧跟市场需求,前沿产品落地自然也快,包括西安、合肥等城市,还是偏重于政府主导、高校主导,其选题、科研项目立项,都更多偏向战略性,造成的结果就是成果的市场转化要略微滞后。”

  从创投来看,西安在资本密集度和专业度上同样有不少差距。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指出,“国内大量的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基本都投在了南方城市,西安创投近年来已颇有起色,不过体量还是偏小。”

  针对这一不足,陈耀同样给出了两个方向,“风险高、收益更高是科技金融的显著特点,培育科技金融,一方面是政府基金的引导,这与地方经济实力正向相关,另一方面是社会资本进入,主要是吸引创投公司、风投公司落地。类似民进金融小镇就是很好的方式,集群化发展。”

  此外,对标北京、深圳等科创名城,以及合肥等科创后起之秀,丁长发还指出,在人才市场、思想碰撞、营商环境等方面西安亦需相应改善。

  “西安高校资源丰富,也聚集了相当的人才,但尚未形成人才市场,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的高校博士,在西安的薪资远远低于北京、上海,甚至不及杭州等地。”丁长发道。

  “同样,包容的、踊跃的思想碰撞也很重要,创新就是千奇百怪的、大量的想法碰撞,然后资金投注,产出成果。”

  营商环境方面,丁长发则表示,“这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从投资环境的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来讲,西安还是有不少提升空间。”

  可喜的是,西安显然认识到了营商之短板,近年来不断改善营商环境,2021年再次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并被认定为全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摩托罗拉下一部Moto G手机可能配备108MP摄像
  • 微软以197亿美元收购Nuance
  • Google正在尝试另一项个人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