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6 10:22 已有: 人阅读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恒生指数本周跌6.5%,报16588点创下近11年来新低;恒生科技指数本周9.41%,报3207点;国企指数本周跌7.33%,报5629点。就下周走势而言,海通证券认为港股见底回升需等待A股和美股企稳。美股何时见底尚未清晰,NBER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在今年7月时已经进入技术性衰退,按照历史规律,美股在美国经济衰退中后期才见底,因此预计美股大约在今年四季度或明年初见底,这就意味着美股对港股可能仍有负面影响。由于美股难言见底,港股见底企稳可能还需要继续等待,但考虑到港股已经在底部区域,因此对港股不必过度悲观。
港式市场表现
1、2022年前三季度,港股募资活动整体放缓 2022年前三季度,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金额为1924亿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6046亿港元,减少68.18%;其中,IPO募集金额仅为73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885亿大幅缩减74.63%。
不过就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港股IPO市场有所回暖。港交所近期也透露,正在为“专精特新”的高科技公司制定专门的上市规则,并准备进行市场咨询。再加上中概股回归逐渐成为香港市场的一大募资重点……综合来看,港股市场及其上市制度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四季度港股融资活力或有望进一步恢复。
2、年内港股募资明显收缩 今年前三季度,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金额为1924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融资金额6046亿港元减少68.18%。其中,IPO在股权融资中重夺主导地位,募集金额占比为38.03%;其次是配售募集资金为561.36亿港元,是份额第二位的融资方式,占比达29.18%;代价发行表现突出,募集资金444.01亿港元,占比23.08%。
就IPO而言,港股前三季度仅有55家企业成功IPO上市,较去年同期的73家减少24.66%;IPO募集金额仅为73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885亿大幅缩减74.63%;甚至募资超过1亿美元(约7.84亿港元)的IPO项目也仅有18家,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前十大IPO项目共募集资金558.76亿港元,占IPO募资总额的76.38%。
3、港交所上市吸引力渐长 由于中概股面临的外部监管政策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中概股回归上市已然成为香港资本市场募资活动的重点之一。2022年以来,港股市场共有8家中概股企业回归上市,其中6家为介绍上市。 对于今年初生效的、新的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陈翊庭认为,该制度一方面把以前针对不同司法管辖区发行人的各种股东保障标准简化、统一为一套核心股东保障标准,为股东提供同等的保障;另一方面也更方便已在海外合资格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来香港第二上市或者双重主要上市。
本周港股市场盘点
1、港交所CEO欧冠升:增加人民币交易柜台有望吸引更多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通交易 10月11日,港交所CEO欧冠升发网志表示,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币交易柜台,可以让内地投资者选择以港币报价或者人民币报价来参与港股交易,将简化结算流程,降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汇兑成本,有望吸引更多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通交易。这一举措也有助于扩大人民币双向跨境资本流通的渠道,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争相发力人民币业务之际,人民币柜台的推出使香港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腾讯回购再度加码!回购金额陡然增至6亿港元,此前单日一直3.5亿港元 腾讯控股10月13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 耗资6.02亿港元,购回241万股。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回购金额陡增增大,以前单日回购额基本维持在3亿港元至3.5亿港元之间,昨日回购额增至6亿港元,今日再度回购6亿港元。截至目前,8月以来腾讯共进行38次回购,共计回购4764万股,耗资138.7亿港元。
3、哔哩哔哩有望进入港股通投资范围 沪深交易所表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等业务规则规定,WVR公司由在港第二上市转换为主要上市后,可以依照规则在考察日对其进行考察,符合《实施办法》第六十五条、六十六条和六十七条等规定条件则纳入港股通。“以哔哩哔哩为例,该公司于2022年10月3日转换为主要上市正式生效后,可以按《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纳入港股通股票考察范围,因其在联交所上市已满6个月及其后20个港股交易日,属于《通知》规定的第二种情形,所以考察日应当为下一个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定期调整生效日前的第2个港股交易日(2023年3月)。”沪深交易所称,届时将按照《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对其进行考察,符合纳入条件则将其纳入港股通股票。
市场机构观点预测
广发证券13日报告称,此轮港股医药经历较大回调,指数自2021年6月末8395.6高点回撤至2816.6(2022/9/30),回撤幅度高达66%。我们统计了港股市值前30的医药上市公司,市值基本处于100亿港币以上。剔除未盈利的公司后,多数公司的PE(TTM)已经来到5-25X的估值区间,同时参考公司2020-2022年利润增速,我们认为性价比突出,内资加仓意愿明显。
长江证券在医药行业2022年三季报前瞻报告中称,CXO:融资端偏紧,研发热情仍在;上游产业链:科研端是摇篮,工业端是加速器;创新药:集采影响持续,创新蓄势待发;医疗器械:需求逐步释放,海内外医疗新基建叠加国内医疗设备专项改造。
中航证券称,欧洲能源缺口缓解但未解决根本问题;我们认为新能源行情将在市场情绪宣泄结束后回到正常状态,国内企业钻研智造与新技术终将雨过天晴、拨云见日,同时关注上游、价格有望长期保持高位。光伏行业重视硅料、N型硅片和TOPCon电池;氢能关注站与储运装备及核心材料进展。
中信建投最新点评指,9月新房销售回暖,各线城市增速均环比回正。公司债、ABS和海外债推动债券融资有所回暖。继续看好高信用、高销售、高拿地的三高房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