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1 13:39 已有: 人阅读
针对近期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加强与部分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沟通协调,研究共同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0月10~14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40%,进入确定的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为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猪价再次迎来上涨,涌益咨询数据显示,19日全国多地猪价出现上涨,均价达到28.67元/公斤,其中浙江地区甚至已经突破“30元大关”。 中国生猪预警网显示,当日全国猪价均价为28.31元/公斤。最近的猪价正处于本年度最高位。 发改委也拉响猪价过度上涨“一级预警”。江苏林梵可实业生猪期货交割总负责人张龙向财联社 西南某商超管理人员向财联社 同时,国家发改委将进行年内第六轮猪肉储备投放。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储备投放对于猪价的上涨或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是也需要集团规模化猪企进行放量带动散户的出栏情绪。如果大型企业带头加大出栏力度,散户同时跟进,在储备投放政策的协助下或将实现猪价的稳定,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据新湖南客户端,据悉,广西、四川、吉林、宁夏、湖南等地此前已启动地方猪肉储备投放工作,其他省份也正抓紧开展猪肉储备投放准备工作。 东亚前海证券分析指出,中央联手地方放储有利于市场恢复理性,保持正常出栏节奏,维稳猪价。 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告诉第一财经 第二个是需求端的原因,每年的夏季是猪肉消费的淡季,之后就进入持续回升的通道,直至每年的春节前恢复到一年之中的猪肉消费最高峰。所以,现在的需求处于恢复通道,而供应是持续减少的,形成了一个“剪刀差”,供需就会趋于紧张。 “第三个是成本原因。今年春节过后,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走高。 第四个原因是全行业投机行为的出现。国庆节前后,有些猪本来200多斤就要出栏屠宰,结果被一些养殖户进行二次育肥,养到300多斤。这种‘压栏’行为是因为养殖户对后面的猪价行情看好,想留到消费旺季卖个好价钱,而集体性的‘压栏’可能会导致猪价短期内过度上涨,形成价格泡沫。” 上半年亏损超百亿的猪企全年有望盈利 今年上半年,三大猪企——牧原股份、新希望和正邦科技陆续发布半年报,一共亏损约150亿元。 上半年,猪价低是各猪企共同面临的问题。彼时,牧原股份在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生猪销售均价处于低位。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亏损51.80 亿元、亏损15.03 亿元。 此外,报告期内,由于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冬季疫病影响等因素,公司成本相比去年有所上升。 不过,在发布半年报时,猪企们也对下半年的业绩有着良好的预期。新希望在半年报中表示,伴随着后续行情的回暖,通过进一步的效率、成本与出栏量改善,公司有望逐步兑现更好的增长与业绩。 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认为,各大猪企今年全年整体是很有希望盈利的,只不过盈利水平可能是微利状态,或者说是均衡盈利状态,不会是暴利。 冯永辉分析称,接下来,猪价继续往上走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因为现在从需求端反映过来的情况是,各大农贸市场、屠宰企业,鲜肉的批发已经开始出现走不完货的情况,终端消费接受不了高价,可能未来一个月内价格就会出现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日猪价走高,但是多家上市猪企的股价并没有明显上升趋势,猪肉板块整体也表现平平。 同花顺App显示,自10月11日以来,猪肉板块涨幅1.68%,近一个月内,猪肉板块下跌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