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7 16:04 已有: 人阅读
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介绍,截至2022年10月2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李高说,在全面总结第一个履约周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正在抓紧推动新履约周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相关配额分配方案将于近期公开征求意见。 针对下一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李高介绍了5个方面,包括健全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强化数据质量管理、进一步强化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以及加强市场主体能力建设。 李高指出,数据质量是全国碳市场的生命线,生态环境部将一手抓严控严查严罚,保持对碳排放数据造假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切实提升数据质量,另一手抓政策制度体系的完善,建立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完善核算报告与核查相关技术规范,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的日常监管机制,加强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完善全国碳市场监管平台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征信惩戒的管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个有益的补充,全国碳市场包括了一个强制的市场和一个自愿的市场。启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利于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为社会和企业参与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有助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李高表示,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一是做好顶层的制度设计。以服务“双碳”目标为根本出发点,组织修订,确立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基本管理制度和参与各方权责,统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二是开展配套制度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同步推进项目开发指南、审定与核查规则、注册登记和交易规则、方法学等重要配套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研究,力争构建起规范高效、公平公开的市场监管体系和严谨科学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三是稳步推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的交易系统建设,为市场稳定启动和运行搭建可靠的公共基础设施。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力争尽早启动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时要切实维护市场的诚信、公平、透明,强化社会监督,发挥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作用。”李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