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血压“临界点”的2亿人,需要焦虑吗?高血压诊断标准到底

发布时间:2022-11-20 05:20 已有: 人阅读

  迅速在网络上发酵。中国是高血压大国,按中国人口基数计算,这一标准变化将增加约一倍的新“病人”。曾庆春遇到的这几个人血压值都在130/80mmHg和140/90mmHg之间,看到指南后赶紧找医生想办法。

  后,他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来询问自己是否需要用药。但最终,这名患者得到了“暂不需要用药”的建议,并从医生那里得到了“先将它看成一个健康提醒就好”的说法。

  例如,医生会建议部分血压值异常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式将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每日测量血压、服药,血压平稳后也应该到医院复查、调整用药剂量,但很多患者并不会遵循医嘱,而是在不适症状消失后自行停止用药或减少用药。

  还有更多患者没有意识到高血压的潜在危害。张医生告诉

  “医生只能去劝导,但有些患者不管怎么说,都不会接纳你的意见。他们的观念是只要身体没有不舒服,就不吃药,导致很多患者再来看病时已经出现了并发症。”张医生说。

  此外,高血压作为典型慢性病,全国患者数量超过2亿,人力、财力有限的基层医院更难实现患者随访。据张医生感受,目前基层医院的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发现较晚”的问题比“用药过量”的问题更加突出,大多是出现症状或健康体检指标异常后才到医院就诊。

  与此同时,正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胡大一所说,基层医生面临着绩效考核的挑战,比如社区医生考核就是血压的达标率,下调标准后意味着有更多病人,他只有去用更多的药来保持达标率。

  浙江基层医生戴其乐接受

  在针对高血压病人的日常管理中,戴其乐需要根据病人血压高低、腰围数据、生活习惯是否不良、有无并发症等多个维度,将管理的高血压病人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三级为高危高血压病人。对于这类人群,戴其乐需要进行一个月一次的随访,要求对方定期到医院复查的同时给予长期的用药及生活指导。同时还需要对这类人群建立高血压专项档案,将用药情况、体检结果、评审结果等一一录入其中。而相对轻度的高血压患者,到医院复查的周期相对更长,如一级高血压患者需要三个月进行一次面对面随访。

  如果将标准从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像戴其乐这样的基层医生需要面对的高血压病人基数就大大增加,同样的百分比要求下,管理的人数规模将大大提升,管理难度一并增加。

  过去一周,周围也有人找到戴其乐询问,“这样我是不是就变成高血压患者了”。但提到用药时,这部分人群还是表现出了抗拒,更多是寻求生活方式的改善建议。“面对这部分人,我们也不会一上来就让他用药,更多是从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去调整,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戴其乐说。

  更重要的是,在基层医生的工作中,130/80mmHg到140/90mmHg的人群其实已经纳入管理范围。在电子档案中,他们被称为“高血压高危人群”,对于这部分人,戴其乐也会建议他们定期体检、检测血压及随访、告知生活习惯改善等,防止变成高血压。

  “从实际工作层面来讲,我们是不愿意标准下调的,因为增加的工作量会非常多。但从医学和患者角度讲,我更倾向于对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的患者而言,一定程度下调是好事。尤其是对高危因素的年轻患者,更需要调控。因为从治未病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从血压130/80mmHg就开始接受干预,不管是生活方式调整还是小剂量药物,很可能就不会达到140了,无论是从个人健康风险还是发展成脑梗、心梗之后的医疗负担来说,下调是好事”。

  但他同时强调,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国内,都不能简单地以数字区分是否是高血压病人,以及是否该用药。“就算患者血压在130/80mmHg-140/90mmHg之间,也需要结合危险分层,是高位还是低位,有没有合并症,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不能一概而论”。

  曾庆春也对国内高血压的“三率”偏低有些头疼,他认为受限于此,哪怕国内高血压诊断标准变动,也许对提高知晓率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治疗率和控制率不一定能起到预期效果。尤其在农村或者偏远地区,人们对于疾病和健康管理的认识还相对落后,对高血压新诊断标准没有足够的敏感性,能否因为高血压诊断标准下降而注重健康管理还是个未知数。

  

  一场高血压标准之变,在公布之初或许并没有料想到竟能引发了一次涉及学界、产业界、政策制定方的大讨论。

  真理越辩越明。无论是主张标准下调的学者专家,还是标准未改的主管部门,其依据立场均有可取之处。高血压标准变动与否,既牵涉个体生命身体质量,也牵涉卫生经济学、医疗资源、产业格局变化等方方面面。

  与其因一次医学讨论而“惊慌失措”,忧心自己一夜之间成为高血压病人,不妨听从更多临床医生和专家的建议,将这次讨论视作一次友善的健康提醒。打针吃药是其次,及时关注自己的身体信号,维持好的生活习惯,也许可以看作是这场讨论的一点意外收获。

  对话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我们不是妖股,糖尿病诊疗照护业务突破是长期目标 看清“越南投资热土”真相学习困难门诊,治得了学生“病”,治不了家长“焦虑”资本宠儿CXO股市巨震背后:未经核实的名单与未能国产替代的上游装备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摩托罗拉下一部Moto G手机可能配备108MP摄像
  • 微软以197亿美元收购Nuance
  • Google正在尝试另一项个人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