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居民人均收入再上新的大台阶

发布时间:2022-12-15 05:06 已有: 人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杨畅在接受

  比如说,当前内需与外需有待均衡,内需相较于外需更加偏弱。投资与消费有待均衡,投资增速小幅上行,但消费增速出现回落。投资大类有待均衡,民间投资仍然偏弱,非民间投资拉动修复。消费意愿有待均衡,必需消费品具有相对韧性,但可选消费修复偏弱,地产链条相对偏弱。

  杨畅强调,现阶段,针对内需出台政策措施,是短期稳住经济基本面,确保经济“稳中求进”,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手段。

  进一步扩大内需有哪些“抓手”、需要实现哪些关键目标?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展望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是: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国内大循环更加高效畅通;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改革对内需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高标准市场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持续增强,国内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而在消费中,相应的抓手或包括两个维度:第一是必需消费品与可选消费品的维度,在必需消费品保持相对韧性的情况下,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品,或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第二是在居民收入与支出的维度,如何对居民收入端进行适当的转移支付,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或是后续观察点。

  与此同时,如何降低居民的被动支出,防止在医疗、教育、居住等方面出现价格推动型的支出增长,进而实现居民消费支出的优化转型,或许也是值得观察的重点。

  而在“投资”这一关键词方面,杨畅则向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摩托罗拉下一部Moto G手机可能配备108MP摄像
  • 微软以197亿美元收购Nuance
  • Google正在尝试另一项个人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