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9 23:20 已有: 人阅读
贸易商在布匹市场挑选合意布料后到此下单,不出24小时就能拿到一批成衣,发往全国乃至全球。以城中村为载体,纺织业各个环节被高度压缩至极小的时空半径中,这种高效生产模式让广州登上全国纺织业“宝座”,也被视为代表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城市符号之一。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河南”卖毛线布料的小商贩自发迁到中山大学附近空地经营,后扩大成布匹专业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大布匹市场气候渐成,产业链也随之“跟进”——1993年第一批服装加工厂入驻鹭江村,租下本地居民民宅作厂房,此后源源不断的加工厂在鹭江、康乐遍地开花。 这些房屋工厂一般二楼加工,三楼住人。随着中大布匹市场的规模不断膨胀,村里房屋供不应求,村民开始大规模加建楼房,由原来的三层半加建到五六层。 凤和更新改造项目敲定与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投资总金额约 346.67 亿元,被认为是广州最贵改造项目。当年3月30日,康乐村首期安置地块正式动工,城市更新的步伐继续推进。在城中村已经发展数十年的纺织业将何去何从,再度引发话题。 一种声音是,作为对成本敏感的传统行业,外迁是其最终归宿。一个常常被提及的例子是位于广州郊区的大源村,因白云区沙河小制衣厂搬迁而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首个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淘宝村”。 事实上,作为曾经传言中的产业转移承接地,清远早已摩拳擦掌。早在2018年,就提出,将探索及推动两市共建轻纺时尚协同创新区。而眼下,清远也迫切希望抓住这波产业转移的机遇,共建“广清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推动“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的合作模式。 另一种设想则因当地大量外来从业者展开。 根据袁奇峰等人在2016年拿到的一份数据,康乐村外来从业的3.6万人中,湖北籍人员约有2.2万人,占比高达60%。在这些制衣村中,大量湖北人仍然是产业“主力军”。这些湖北人主动或被动返乡后,有望成为带动当地纺织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大纺织商圈刚一复市,湖北省工信厅厅长刘海军就专门带队赴广州调研学习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经验。其间,在与在粤部分商会、湖北籍纺织服装企业代表座谈时,刘海军特别谈到,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传统支柱产业,希望听取在粤商会、企业代表意见,在产业布局、平台建设、产业配套和支持政策等方面出台针对性举措,积极为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提供良好条件。 当然,面对纺织业外迁潮,广州也在谋划革新。 纺织服装产业是广州万亿时尚产业集群核心组成,中大纺织商圈正是广州纺织服装产业五大集群之一。根据广州市商务局制定的,中大纺织商圈被列为广州打造时尚之都重点项目之首。 2020年,海珠区发布,提出将中大布匹商圈打造成为融合纺织时尚发布中心、纺织产业标准中心、纺织产业数据中心、纺织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于一体的国际时尚中心。康乐村和鹭江村则被定位为中大国际创新谷的成果输出与配套服务区,将打造成为集科创+时尚+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国际品质,具有活力的创新枢纽。 此前,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卜晓强曾提到一组数据,广东省是国内服装第一大省,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作为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发展源头之一,广州的位置仍无人可以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