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5 19:50 已有: 人阅读
本周香港股市:香港恒生指数开盘跌1.6%。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低开,全天震荡下挫。截止收盘,恒生指数跌2.33%或424.76点,报17813.45点,全日成交额841.95亿港元,本周累涨1.87%;恒生国企指数跌2.42%,报6115.88点;恒生科技指数跌3.46%,报3879.84点。“三因素”共振看多四季度港股市场。分子端:国内经济企稳回升,港股盈利中枢有望抬升。分母端:美联储加息尾声逐渐清晰,海外流动性或将边际改善。此外,中国香港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讨论放宽上市门槛、提高市场成交量、吸引IPO赴港上市,以及削减股票交易印花税等问题,有助于提升港股活跃度,增强投资者信心。
本周港式市场表现
一、科网股全线走低
截至收盘,阿里巴巴-SW(09988)跌3.79%,报82.6港元;腾讯控股(00700)跌3.1%,报306.8港元;金山软件(03888)跌2.77%,报28.1港元。
美国劳工部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CPI同比上涨3.7%,涨幅与8月持平,高于市场预期值3.6%;环比上涨0.4%,较8月0.6%的涨幅略有放缓,亦高于市场预期值0.3%。市场担忧美联储年内再加息。中金表示,美联储或许可以不再加息,但对通胀保持高压态势将是必要的;中信证券表示,预计11月美联储再次加息的概率较低;华泰证券则表示,11月~12月加息25基点的概率或不高于50%。
二、大消费股集体下跌
截至收盘,特海国际(09658)跌7.46%,报13.9港元;中国中免(01880)跌5.38%,报92.35港元;百威亚太(01876)跌4.39%,报15.26港元;新濠国际发展(00200)跌3.88%,报5.7港元。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同比持平,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涨幅扩大、同比降幅收窄。这一走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幅度弱于预期。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分析,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同比由涨转平。中信证券此前指出,目前消费总体仍在弱复苏通道中,市场对消费长期趋势的担忧尚未消除,但随着政策的持续加码,该行认为消费修复的预期将改善。而当前消费估值回落至相对低位,配置价值显现。
三、汽车经销商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美东汽车(01268)跌13.53%,报3.58港元;中升控股(00881)跌6.28%,报19.54港元;永达汽车(03669)跌3.05%,报2.86港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昨日公布调查结果显示,9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51,环比下降1.9%, 同比上升2.7%,库存水平在警戒线以上,经销商库存压力有所好转。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称,综合来看,9月汽车市场整体企稳走高,预计9月乘用车终端销量在200万辆左右,由此测算,9月底汽车经销商总体库存量约300万辆。预计10月的汽车销售情况同9月相当,环比9月持平或小幅度波动。
四、部分医药股逆市上涨
截至收盘,宜明昂科-B(01541)涨4.07%,报28.1港元;来凯医药-B(02105)涨3.42%,报16.94港元;永泰生物-B(06978)涨3.27%,报4.1港元;科伦博泰生物-B(06990)涨2.22%,报82.8港元。
国信证券指出,随着GLP-1减肥药、AD、NASH等新兴领域研发热度不断提升,以及市场对于短期负面事件的持续消化,医药行业在9月份迎来反弹。该行认为2023Q4是布局未来三年医药行情的最佳时机。医药行业处于基本面向上(需求稳定可持续,优质供给涌现,一般供给持续退出,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长期发展路径清晰(创新、合规、国际化)的大周期。从2023年H1的数据来看,行业即将迎来研发收获期,收入增长和扣非利润增长有望跑赢研发增长,释放转型升级的红利。
五、中国碳中和(01372)放量飙升,截至收盘,涨44%,报0.54港元
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公司向不少于六名承配人配售最多8930万股配售股份,配售股份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约16.67%。每股作价0.4港元,较昨日收市价每股0.375港元溢价约6.67%。
本周港股市场盘点
一、百果园集团(02411)全天走高,截至收盘,涨7.53%,报6港元。
公司全资附属百果园投资日前与深圳市天图东峰订立股权转让协议。百果园投资以现金代价人民币1437.66万元收购深圳般果约19.58%的股权。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深圳般果51%股权。据悉,深圳般果主要从事向小型企业提供采购。
二、莎莎国际(00178)发布盈喜,截至收盘,涨5.61%,报1.13港元。
莎莎国际公布,集团预计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归属于公司拥有人的溢利将取得大约1亿港元至1.15亿港元,同比扭亏为盈。此外,公司第二财季营业额同比上升46.2%至10.97亿港元。
三、靛蓝星(08373)午后闪崩,截至收盘,跌34.78%,报0.105港元。
靛蓝星公布,获潜在卖方告知,拟出售其持有的公司所有股份(有关股份包括合共2.048亿股股份,占公司于本公告日期的已发行股本的51.20%)。倘可能交易事项落实,其将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动,并可能触发强制性全面要约。
四、中海物业(02669)延续跌势,截至收盘,跌11.03%,报6.45港元。
野村指出,中海物业向姊妹公司中国建筑兴业收购工程咨询业务,作价不逾9.5亿港元,以收购项目2021至2022年平均盈利计算,往绩市盈率15.3倍,以2023年保证盈利不少于5000万港元计算,预测市盈率19倍,作价偏高。
五、华润水泥控股(01313)发布盈警,截至收盘,跌8.96%,报1.93港元。
华润水泥控股公布,集团预计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9个月的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预期将同比减少59%至63%,主要原因为:期间内集团产品销售价格及销量同比下降;去年同期处置一家附属公司取得一次性收益2.391亿港元。
市场机构观点预测
一、海通国际:预计液化天然气价格将进一步上行 看好液化天然气生产商及承包商
海通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及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工人罢工有望恢复,雪佛龙关闭其塔马尔气田,欧洲和美国的天然气现货价格大幅上涨,虽然这些可能是暂时性的中断,但预计短期内和2024年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将进一步上涨。据该行的一系列需求假设,本十年将出现结构性供应短缺,到2030年可能需要约20-70百万吨/年的新供应量(约为目前全球液化天然气产能的5-15%)。这十年将出现供应短缺,对液化天然气、承包商来说是利好,但对液化天然气现货买家来说则是挑战。
报告提到,年初至今,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增长12%;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口创历史新高:今年迄今为止,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已达3940万吨,同比增长约12%(1-8月),该行预计这一增长趋势将持续到2024年。此外,现货液化天然气和油价挂钩的液化天然气合同价格(即基于油价的公式,尽管存在约6-9个月的滞后期)现已出现分歧。该行预计现货液化天然气价格与油价挂钩的液化天然气合同价格将脱节,反映出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的紧张情况,因此液化天然气买家将面临一些挑战。
二、摩根士丹利:予安踏体育(02020)“增持”评级 目标价124港元
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称,予安踏体育(02020)“增持”评级,目标价124港元。公司上季销售趋势正面,再次显示在宏观经济疲弱情况下,运动服饰需求仍具有韧性。该行相信,一旦宏观前景改善,龙头企业获重新评级的空间可能很大,认为安踏风险回报具有吸引力。
该行表示,综合集团所有品牌,预计集团第三季零售额将同比增约13%,基于今年第三季的比较基础相当中性,投资者或会利用该季的销售增长来推断2024年的基本增长状况。该行认为,这次销售表现应该有助加强投资者信心,即使宏观条件不变,集团也可能在2024年录得双位数增长。对于集团在黄金周的销售增长较9月和第三季强劲,基于第四季度剩余时间的比较基数较低和近期趋势,该行认为安踏和FILA在第四季可能增长约20%和约25%,带动今年零售销售增长分别为约10%及约15%。
三、广发证券:维持李宁(02331)“买入”评级 合理价值54.28港元
广发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李宁(02331)“买入”评级,预计2023-25年归母净利润43.6/53.2/61.1亿元,合理价值54.28港元。根据公告,公司9月起开始持续回购股份,于9月19日、9月28日、10月4日分别回购72/20/30万股,回购金额共3745.8万元。截至2023H1末账面净现金余额达89.5亿元,无有息债务,若持续回购股份,有望强化市场信心、加速恢复市场情绪。
四、开源证券:维持舜宇光学(02382)“增持”评级 目标价65.6港元
开源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舜宇光学(02382)“增持”评级,考虑到手机光学业务出货份额提升超预期,毛利率有望底部回升、但手机品牌存量竞争或导致手机光学业务毛利率不复从前。维持2023年净利润11亿元预测,将2024-25年净利润预测由14/18亿元上调为17/21亿元,同比增速-56%/59%/27%。公司基本面如期实现底部回升,观察AI手机能否驱动换机周期从而拉动2024-25年超预期复苏、从而带动基本面估值配置性价比凸显。
五、浙商证券:首予美图公司(01357)“买入”评级 AI驱动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收入增长
浙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美图公司(01357)“买入”评级,预测2023-25年营收为28.5/39.5/51.5亿元,同比增长36.5%/38.6%/30.6%,23/24/25年经调整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1/6.24/8.54亿元,同比增长224.2%/64.1%/36.7%。公司转型订阅已得到一定验证,AI赋能和进军生产力场景,驱动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收入增长强劲,美业解决方案及广告业务预计将受益于开放后出行潮,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