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2300多公里,400人,一群“打工人”的青春礼赞

发布时间:2024-06-24 22:05 已有: 人阅读

  标题:26年,2300多公里,400人,一群“打工人”的青春礼赞

  “寻找2亿分之一—邀您故地重游”活动自启动以来,大家踊跃参与,截止到目前一共收到了超过300张老照片。

  这些曾在东莞工作过的“光影记录者”来自天南海北,却都将镜头对准了同一座城市,同一个时代,也是同样的青春。

  在一个群里,我们活动正被热烈讨论,群友纷纷开启各自的“回忆时光机”。

  这场关于征集活动的讨论,让群主贺全应感慨的拿出了很多压箱底的老照片。

  
 

  这个群是东莞东坑镇冈谷电子厂的工友联谊群,它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

  去年,贺全应得知昔日工友全勇星身体不好,正在武汉看病。这让贺全应非常焦急,但他所在的内蒙古太遥远,没法在第一时间探望全勇星。

  在另一位工友的启发下,贺全应建了一个工友群,没想到短时间内就加入400多个曾经在厂里工作的工友。

  群里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随州的叶家爱、长沙的曾艳珍,当时离全勇星所在的武汉最近,于是两人一个从随州开车,一个从长沙坐高铁,代表全体工友探望全勇星,完成了这场千里爱心大传递。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置于今天,它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需要多深厚的同窗感情,才值得大家不辞千里的奔赴呢?

  照片背后的故事要从1998年说起。

  
 

  1998年3月28日,贺全应至今都能脱口而出自己来东莞的准确日期。

  那年他才20多岁,属于正青春。他来到东莞东坑镇冈谷电子厂工作,一干就是8年。

  冈谷电子厂是日资企业,后来厂里来了一个翻译,叫全勇星。全勇星是朝鲜族,老家在黑龙江鸡西,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

  全勇星和贺全应都是北方人,两人很快就打成一片。不过全勇星很快就遭遇了水土不服的难题。

  全勇星老家鸡西距离东莞有足足3700公里,气候、饮食完全不同。加上朝鲜族饮食的一些忌口,让全勇星茶饭不思,人也消瘦下去。

  厂里食堂的大锅饭,全勇星吃不惯。去外面下馆子,显然不是当时一个工人的工资能够支撑的。最后贺全应牵头,大家凑钱在外面租了间房子作厨房,大家可以偶尔下厨,做一桌家乡的味道。

  
 

  当贺全应被问及为什么要帮全勇星时,他直言:“我刚进厂时也是一个新人,得到了当时领导的很多帮助,我想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

  贺全应特别感谢自己的领导刘小梅和汪飘,刘小梅是四川人,汪飘是安徽人。两人与其说是领导,不如说是师父。正是刘小梅和汪飘的教、帮、带,让贺全应迅速成长。

  “厂里生产的是交流电容器,流水线对手上精细度的要求非常高,更欢迎女工。那时我们作为男工,真的蛮难的。”

  
 

  有了两位师父手把手的帮助,贺全应有了长足的成长。刚入职时,贺全应只是一个普通员工,然后逐渐成为助理、副组长、组长、副班长、班长,最多时管理800人。

  贺全应也目睹了工友的成长。贺全应走上管理岗后,班上来了一个新人叫喻海珍。喻海珍当时才20岁不到,性格内向。

  喻海珍刚上班的第二天,贺全应就在巡查中发现了异样。

  当时是夏天,东莞炎热,工友穿短袖工服。贺全应发现喻海珍手臂又红又肿,在追问下得知喻海珍刚来买不起蚊帐,甚至买不起打水的桶。

  工友们赶紧凑钱帮喻海珍买了蚊帐和水桶。

  在东莞工作的8年,贺全应不仅收获了事业的成长,还收获了爱情。在两位师父的介绍和见证下,贺全应娶了厂里的一位江西工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贺全应也成了后来工友的介绍人。在贺全应的见证下,贵州人张成付娶了一位厂里的湖南工友。

  张成付的故事同样励志。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考上了企业培训师,后来又考了报关员。在冈谷的工作经历,让张成付顺利跳到同样是日资的佳能中山工厂,再后来又去了一家江浙的丰田工厂,负责企业培训工作。

  去年,张成付趁着去广汽丰田出差的机会,特意坐高铁转汽车绕到东莞,在厂门口拍了几张照片。

  
 

  有30年工龄的老班长龙永贵赶紧出来,问张成付要不要约大家聚一聚?

  无奈张成付此行是出差,时间太紧张。大量时间又花在路上,最后只剩下按快门的时间,就匆匆返程。最后,张成付只能在群里问候大家。

  那天下着雨,天色已晚,光线也昏暗。但可以看出,两人笑的很灿烂。

  
 

  2005年,贺全应回老家发展,直到离开,冈谷电子厂都是他在东莞唯一工作的地方。

  2008年,全勇星离开工厂创业,利用语言优势做起外贸,告别了进厂时的窘迫。去年身体康复后飞去日本谈业务。在日本,全勇星得知贺全应想要一块日本精工手表,二话不说买买买。

  这块手表,现在正戴在贺全应的手腕上。

  
 

  去年借着建群的机会,贺全应开了抖音和快手,上面专门展示自己曾经在东莞拍摄的老照片,为全体工友收藏共同的青春与回忆。

  群里不乏混的好的工友,有的在东莞开了自己的厂。这些人也心系曾经的工友,时不时会问贺全应有没有工友有困难?需要捐款的。

  贺全应回复,大家都挺好的。大家能保持联系,就是最好的。

  2009年,贺全应又回了一次东莞,此后15年都在内蒙古老家。时隔多年后,当贺全应的家乡呼和浩特,距离东莞2370公里,但他的心,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东莞这座城市。

  改革开放46年来,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像贺全应、全勇星、张成付这样的2亿分之一,还有很多。他们都在东莞挥洒过青春,也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而无数个他们的回忆,拼接与交叠,便是这座城市,甚至一个时代的记忆。

  本次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

  “寻找2亿分之一—邀您故地重游”征集活动由东莞市文明办主办。该活动向全网征集关于东莞的时光影像,讲述照片背后关于奋斗、温情、城市变化的故事。无论是奋斗与坚持的故事,还是爱情与友情的故事,或是成长与蜕变的故事,活动主办方都非常欢迎广大网友分享。

  本次照片征集活动的时间为6月1日到6月20日。届时活动主办方会在征集的照片中,挑选一批幸运代表,兑付一次到东莞故地重游的旅程。

  期待你的照片,期待你的故事。东莞永远感恩你的付出,时代也会记住你的故事。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摩托罗拉下一部Moto G手机可能配备108MP摄像
  • 微软以197亿美元收购Nuance
  • Google正在尝试另一项个人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