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0 13:34 已有: 人阅读
长沙市某公司株洲分公司正式成立,负责人为杜某某。公司在无金融资质情况下,杜某某聘请业务员,通过发传单、开推介会的形式, 经鉴定:公司非法吸收201人存款金额1288.72万元,造成损失1097.29万元。案发后,杜某某等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自愿认罪认罚。此外,杜某某还主动退还违法所得7.6万元及名下JEEP汽车一台。杜某某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于2020年6月3日被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刑事拘留;经检察院批准,同年7月8日由该局执行逮捕。 这家公司是如何吸引这么多老年人投资者的呢?据杜某某的供述透露了公司融资方式, 、、、、,。
最终,经株洲市荷塘区人民法院审判,杜某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老年人投资理财如何避免被“坑” 老年人投资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比较保守的风格,生怕被骗,风险承受能力极低;另一种是极易相信别人,被高收益吸引到各种套路里去。 银行存款受存款条例保护,50万以下100%赔付。也是长久以来大家都养成的储蓄习惯。 国债以国家信用为凭证,可以说是很受老年投资者的欢迎。 理财型保险一般都是未来大几十年后才开始领取,有点类似于养老金,不过有部分可能次年或15年后就可以领取。但一般购买理财保险的主要是期待它持续的潜在收益率。 老年人理财被坑也一般集中于非法融资、数字货币骗局、套路贷等,一般都是以高收益为诱饵,辅助一些赠品和广告等虚假宣传。或者说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和片面的描述引诱老年人购买超出自身风险承担能力的理财产品,最后血本无归也无处可说。
老年人投资理财应该注意什么? 针对老年人的行为特点,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是基本投资规律。普通老年人承受风险能力弱,在理财策略选择上,宜以稳健为先,千万不要相信“零风险、高回报”的宣传。除非个人经济实力较强,能达到信托、私银理财或是私募基金的购买门槛,否则对于普通老年人来说, 对于销售人员上门送温暖,承诺带老人免费旅游,免费送大米、送鸡蛋等活动,一定要提高警惕,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便参加某些公益讲座等活动,也不要被忽悠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很可能会遭遇投资陷阱。 很多老年人不会上网,信息相对闭塞,遇到话术高超的理财产品业务员,很容易被忽悠。因此,做出投资决策前要和子女、家人多沟通交流,请他们利用网络等媒介对所投项目进行调查,一定要了解投资的是什么、投资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及所投公司的历史背景。 注重网上支付安全。一是网上交易前应当确认网址是否正确,完成网上交易后应当及时退出,避免发生后续风险交易。二是应避免使用公用Wi-Fi进行网上支付,不要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