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稳融合发展之路 重塑新型城乡关系

发布时间:2022-08-17 12:07 已有: 人阅读

  循着潺潺流水,漫步在宿城区王官集镇唐圩社区,古亭老井与白墙黛瓦欢喜相望,乡村沃野与“飞地经济”相得益彰。“现在村里这条件,跟住城里没啥区别。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乡亲们开上了小汽车;保洁员动态清理垃圾,到处干净整洁。”自打返乡办起家庭农场,张林春眼见着家乡一天天变成自己向往的美好模样。

  城乡关系是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大关系。聚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宿迁市今年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新时代“鱼米之乡”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空间融合、产业融合、社会融合、要素融合,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融合融通的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五个城市”建设为统揽 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按照“一源三脉十渡”总体布局规划建设的皂河龙运城,目前已基本完成核心景区建设,预计下半年开门迎客,将形成集沉浸体验、演艺路秀、文博互动、餐饮商业、观光旅游、酒店度假于一体的统合共生的皂河发展模式,让皂河讲述大运河的故事,展现全时段的运河文化,打造产城融合的宿迁样本、文化生活先行体验区、运河文化新型全景体验度假目的地。

  今年以来,宿迁市坚持以水美城市、宜居城市、中国酒都、旅游名城、电商名城“五个城市”建设为统揽,大力实施功能提升行动,全力推进230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实施类项目215个,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和龙头带动力。

  上半年,实施类项目达到或超计划推进的有208项,占比高达96.7%。其中,皂河龙运大道等16项工程提前完成;145项工程按序时进度相继开工建设,特别是宿迁市第一高级中学等学校建设项目,严格按照秋季开学投入使用要求加紧推进;47项工程按照推进计划,有序开展前期工作。

  就提升城市居住品质来说,宿迁市扎实开展“乐享园林”品牌创建,统筹推进公园绿地建设、道路景观提升、绿地开放共享,加快打造“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无界公园城市。“古楚公园等8个精品公园和西楚大道等12条景观道路建设正有序开展,书香园、樱花园等已建成开放。”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宿迁市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以入选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以更大力度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已完成骆马湖东岸河湖生态改善、运河湾半岛生态修复等10项工程;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85套、占目标任务的102.78%,基本建成185套、占目标任务的102.78%;统筹推进中心城区路网加密和断头路改造等市政工程。

  在此基础上,宿迁市以“绣花功夫”全面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并专门印发实施方案,明确通过全面构建“1+5+X”标准体系,深化法治化、市场化、智慧化“三化”管理,营造“规范、干净、有序、安全”高品质城市环境,丰富“干净有序,让城市更可爱”内涵,加快实现城市管理高水平,积极探索实践“富有时代特征、独具宿迁特色、成为江苏典范、领先全国水平”的中等城市治理现代化“宿迁模式”。

  充分发挥县域支撑作用 完善“1129+N”城镇体系格局

  沭阳县聚力五大提升,大干快上、蓄势赋能建设区域副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品质;泗阳县紧扣品质内涵提升,统筹抓好主城区“南跨”“北展”“西优”,打造千里运河最美县;泗洪县以城市公共空间治理为统揽,高标准推进城市更新,高层次发展城市经济,高质量打造全域旅游,高水平涵养城市文明……

  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迁市今年进一步明晰城镇化发展路径,与做强中心城区这一“龙头”同步,围绕提升功能、优化服务、强化集聚,支持沭阳县建设区域副中心城市、泗阳县建设千里运河最美县、泗洪县建设最富活力改革试验区,加快推进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试点,引导各县走好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县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以泗阳县为例。该县在推动空间规划“一体化”、精心编制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健全完善“四化”空间布局、优化“三生”空间衔接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城区板块“多元化”,依托“一河两岸三城四区”的城市发展布局扎实推进畅通城市、卫生城市等“十个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精明增长、紧凑发展。同时,该县推动乡镇发展“特色化”,按照“一镇一特”发展方向,推进镇村布局规划“多规合一”,集中力量建设两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镇。

  不仅如此,宿迁市还积极构建一体化机制,强化市区与三县联动发展,并着力增强重点乡镇支撑联结能力,切实完善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特色城镇、美丽田园乡村有机贯通的空间形态,加快构建等级规模合理、功能不断完善、空间分布有序、特色优势互补的“1129+N”城镇体系格局。

  

  截至目前,9个小城市已实施建设项目331个,实现工业开票93.8亿元、工业税收1.57亿元。“家门口就有公立医院、菜市场、超市,到公园里散散步、跳跳广场舞很是方便。”谈起小城市建设成效,宿城区龙河镇将军里社区居民王书梅喜上眉梢。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久久为功建设好新时代“鱼米之乡”

  位于市洋河新区的宿迁芙瑞达玫瑰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区已种植玫瑰3000亩、加工区已建设4条生产线,产品以食品和饮料为主,线上线下渠道同步销售,可吸纳2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超过4万元。

  要做好城乡融合发展这篇大,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此,宿迁市今年围绕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坚持以工业化思维、项目化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聚焦“三群四链”集聚提升,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宿迁市不断加大农业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力度。据介绍,宿迁市上半年新签约农业项目131个,年度计划投资同比增长18.3%;新开工项目112个,年度计划投资同比增长48.9%。

  与此同时,宿迁市立足“三群四链”建设的主战场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定位,加快推动园区扩面提质,相继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省级示范园5家,获批省级农高区1个,在江苏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县全覆盖,宿迁市各级园区辐射带动面积超过150万亩,吸引112家龙头企业、1497家家庭农场、1329家合作组织入园发展。

  推动产业振兴之外,宿迁市还进一步突出农房改善龙头引领作用,率先启动新一轮农房改善三年行动,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硬件软件一起做,统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努力让广大农村居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宿迁市各地、各部门围绕产业链布局农房改善项目、围绕农房改善项目打造产业链,并持续加大项目集成力度,一方面由点及面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宿迁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超过95%,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比例、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另一方面有效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持续提高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宿迁市纵深推进“村企联建”,推广联营等利益联结机制,利用村集体资源资产,引进社会资本,发展产业项目,宿迁市“村企联建”率超过90%;大力实施“春风行动”,仅今年已为3.81万人次农村劳动力推荐就业岗位,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95万人;开发“农园贷”“畜禽贷”“农机云贷”金融产品,试点农业设施产权抵押贷款,有效支持农户创业。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当前,宿迁市各地、各部门正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完善“1129+N”城镇体系格局,走稳融合发展之路,重塑新型城乡关系。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苹果可能将iPad,Apple TV与HomePod合并,以
  • 三星的下一代Galaxy Z Fold折叠手机的屏幕可
  • 微信支付分怎么提高分数 分享微信支付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