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7 04:36 已有: 人阅读
目前深圳人才总量达66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过2.2万人。成都人才总量达587.6万,近年来新落户青年大学生59万余人。 16个千万级人口城市之后,佛山、宁波、合肥、南京、济南、沈阳、长春2021年常住人口均突破900万,距离千万大关已近在咫尺。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明确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现有超大城市7个,特大城市14个。 按城区人口数排序,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则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区人口的增减更能反映城市建设发展的活力。日前,郑州发布新政,拟进一步放宽中心城区落户条件,成为2022年首个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的特大城市。 根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此前的初步测算,2035年,超大城市数量将达到12个,中等城市将达到115个,小城市和小城镇将达到约1.5万个。 建城区:42城占全国比重超1/3 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的增长,必然要求城市建设规模同步拓展。除了城区人口规模,建成区面积也是衡量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指标。 所谓建成区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根据住建部公布的和,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011年43603.23平方公里增至2020年60721.32平方公里,新增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 42个重点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从2011年1.67万平方公里增至2020年超过2.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城市建成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其中,重庆、广州、上海、东莞、天津城市建成区面积均超过1000平方公里,在42个重点城市中排名靠前。东莞之所以能够跻身前列,主要基于其不设区、也没有代管县级市的发展模式,建成区面积一度迅速扩张。 规模大、比重高,反映出这些重点城市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随着城市越来越“大”,其发展质量以及规模扩张背后潜藏的各种结构性问题,也愈加受到关注。 201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这也是中央层面首次出台专门文件谋划都市圈发展。 此后,各地纷纷加快都市圈培育建设进程。据统计,各地陆续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明确提出都市圈建设相关内容。 自2021年2月的南京都市圈到今年8月的重庆都市圈,已有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等6个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先后获批。武汉、郑州、合肥等都市圈建设也在正式文件中获得明确支持。 长远来看,这些承担着国家级都市圈建设重任的城市,不仅要做强自身,还应进一步扩大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在未来区域经济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