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营商环境在创新改革中持续优化

发布时间:2022-09-27 16:48 已有: 人阅读

  项目环评当天完成审批,节省了企业开工时间,而且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真切感受到了海门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通光集团相关负责人拿到项目环评批复时连连感慨。

  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今年以来,海门围绕“快”字,不断创新项目审批服务机制,打好项目推进组合拳,让项目推进更有力。项目审批服务向前端延伸,区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健全项目预审机制,推行环评、能评审批“前延”服务,共梳理出项目策划生成阶段、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前延”服务清单18项,为项目推进提供精准辅导;实现施工图、抗震、气象、消防多图联审,提升审图实效性和便利度,从而使“开工一件事”实现“拿地即开工”。

  6月,南通合众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扩建项目一天内取得了《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5证,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同时,海门区不断完善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强化市政公用配套接入高效联办,保障企业即验即用,实现工程建设由“一站式拿地开工”升级为“一站式竣工投产”。今年以来,已惠及项目336个。

  8月15日,临江新区的江苏一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人事专员陈女士顺利通过“万事好通·马上办”平台申报了一项海门籍返乡就业人员补贴。

  据悉,“万事好通·马上办”平台发布《南通市海门籍返乡人员就业补贴申请的通知》后, 临江新区经发局工作人员及时将通知转发到相关企业, 该公司对照通知要求,发现有企业员工符合上述条件, 于是很便捷地通过平台操作流程,完成了补贴申报,人社部门快速完成审核,并通过电话、短信同时提醒对方。对于此次“不见面”申报,陈女士表示“万事好通·马上办”平台确实很方便、很实用,一方面能及时知晓申报信息,如果没有平台,企业根本不知道有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不需要办事员跑来跑去,对企业来说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海门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将“雪中送炭”纾困帮扶和“添砖加瓦”扶持培育相结合,服务企业更温馨,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信心和底气。

  政策供给有力,海门研究出台“产业三年倍增实施意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小微工业企业列规增收三年行动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意见方案,积极践行工业大企业、规上企业、中小企业培育“分类施策”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谋发展、提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揽子的政策激活了企业发展激情,截至7月底,海门海门区超10亿元企业达1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两家。中天钢铁、当升科技、招商局重工等一批支柱型企业屡攀新高,预计到年底,当升科技和中天钢铁应税销售将双双超百亿元,海门区将实现百亿级企业“零”的突破。

  今年上半年,海门积极应对疫情防控新形势,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海门区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常态化深入企业宣贯政策、问需问计、纾困解难,及时倾听企业各类诉求,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稳工稳产。依托“海企通”、12345平台等为培育入库企业搭建问题诉求在线便捷反馈的通道,开通运营“万事好通·马上办”一站式企业发展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智能匹配、申报线上办理、兑现落地全链条信息化功能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走路”。

  针对重点企业生产运营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形成“清单式”闭环管理,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今年以来,海门818家规上工业企业、4965家规下企业实现全覆盖,收集各种问题诉求298个,协调解决200多个。创新实施政企“早餐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今年以来已召开四期,共44位企业家受邀参加,通过分类交办、协调会办等方式已办结问题20多个。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苹果可能将iPad,Apple TV与HomePod合并,以
  • 三星的下一代Galaxy Z Fold折叠手机的屏幕可
  • 微信支付分怎么提高分数 分享微信支付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