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1 13:22 已有: 人阅读
今年前8个月,支架手术超去年全年。 中, 例如,2021年初,在心脏支架集采落地之际未纳入集采的药物球囊使用量大幅上升。而“精准放置支架”“血管内超声”等增值服务,也是集采后才开始出现。“这些服务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的。但作为患者,肯定觉得放到心脏上的东西越精准越好。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他们更容易或更愿意接受增值服务,听起来很符合自己利益。”胡大一表示。但他常想,集采后更多患者用得起心脏支架了,这是好事;被安装进人体内的支架,有多少是非必需的? 目前,国内医生判定患者需要装支架的标准是血管狭窄超过70%;对于病情稳定,甚至没有任何症状的血管狭窄患者,个别医生也会动员他们放支架以避免心肌梗死和猝死。 对于这种个别情况,就是胡大一反对多年的心脏支架“滥用”问题。他告诉 但遗憾的是,冠脉支架集采并没有改变业内对心脏支架的使用标准。未来,随着心脏支架的可及性提高,这种滥用的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 胡大一建议,日后医保可以加强术后监管,对不合理医疗行为建立问责机制。 对于冠心病,一个很常见的误区是,只要植入了冠脉支架,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病症,实现根治。但实际上,支架的作用主要是抢救心肌梗死或控制严重的心血管狭窄,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手段。 业界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有病变的血管好比有淤泥的管道,安装了支架后仅仅是疏通了堵塞的管道,患者身体内的大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因此,在植入冠脉支架后,必须要服用一定的药物来维持治疗效果,并且大多需要终生维持,比较常见的药物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降脂药如他汀类药物等。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每个月的药物支出仍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此外,肖露还告诉
但 两位患者家属都告诉 这意味着,通过集采或医保获得更大市场只是国内药械企业完成国产替代的第一步。未来,建立、巩固医生和患者的信任,借助产品质量让公众从心底接纳、认可国产品牌,是一个同样重要的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