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3 13:38 已有: 人阅读
其今年的财政投资承接任务较重,同是其较为关键的任务之一。谭逸鸣提到,如果企业基本面有恶化,会引致信用风险事件的出现。 债基规模已超越混合型基金 本周内,债券型基金收益率较上一周有所回落,中长期纯债、短期纯债、混合债券相关二级等基金指数均出现周线下跌。Wind统计显示,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跌幅最大,为0.63%,其余分别是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跌0.12%,短期纯债基金指数跌0.04%。 此外,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9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末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29万亿元,较7月末增加2319.0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震荡调整的背景下,债券型基金规模今年以来首次超越混合型基金规模。协会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债券基金规模5.07万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5.05万亿元。今年1月到7月,债券型基金规模均低于5万亿元。 另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数据显示,8月基金募集份额共1540.81亿份,募集份额前三的类型分别为:债券基金880.04亿份,指数基金429.65亿份,混合基金179.62亿份。 债券基金8月份成为募集规模最多的基金,32只债基中有6只基金的合并发行规模均在80亿份左右,且均为中长期纯债基金。 对于个券配置的建议,博时基金指出,8月MLF下调后,债市的驱动因素逐步从上半年的资金面转为7月以来的基本面。经济景气和汇率波动是影响短期债市波动的两大因素。 利率债方面,建议利率维持中性偏多配置。仍需密切观察地产纾困进展以及政策的进一步动向,相关政策应对情况,以及代表性民营房地产公司的信用情况,代表性城市的住宅销售以及开工状况等,以及货币和财政政策上的明显变化。 市场再探“震荡市”矛盾与主线 从上周开始,中美利差倒挂幅度加大引发业界对于债市投资的信心,虽普遍认为影响有限,但在策略上依然需结合央行调控进行优化,而从近期债券市场出现的震荡走势中不难看出,市场的矛盾依然存在,探明投资主线仍是重中之重。 国海证券分析指出,短期央行降息概率不大、与中期央行又有降息必要性,将成为主导本阶段“震荡市”的矛盾与主线。 短期来看,中美利差倒挂幅度超过80BP,带来的潜在资本外流压力加大,季度外储减少规模或增加至700亿美元以上。这一规模或将引起央行的重视,并可能降低央行主动降息的概率。目前中美利差倒挂幅度较大,明显降低了短期内中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因此前期交易盘逐渐获利了结,并推动了8月下旬以来债市利率的震荡上行。 但是从中期来看,地产板块仍有压力,海外央行加息对本地商品消费的抑制,产生的下行压力已经开始传导至中国出口,稳增长仅靠基建“独木难支”,中期内央行仍有降息托底经济的必要性。因此从基本面的角度,本轮做多债市仍有赔率和空间。 博时基金表示,城投分化预计会进一步加大。8月LPR调降后,久期价值开始得到市场的关注。当前中长期品种仍具备一定久期价值。关注好省份国家级开发区和中部省份地级市。而地产方面,仍需规,主要是因为地产销售预计改善程度不足以改变局势,民营地产公司仍在收缩,拿地活动低迷。 产业债方面,性价比相对较低。上游周期国企支撑相对更多,地产链条以及部分科技链条风险收益匹配度相对较低。而在转债方面,高估值有一定支撑,存结构性、交易性机会。建议关注有韧性的高景气赛道和部分绝对价格较低的顺周期品种,绝对收益组合可以关注部分低价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