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6 02:10 已有: 人阅读
2021年,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不降反升,占欧盟在华投资的46%。疫情期间,逆势上扬的中欧班列则是中欧经贸密切合作、互利共赢的最为生动的写照。 宝马集团董事、首席财务官彼得表示,宝马坚持扩大对华合作,正努力建立中德伙伴关系,合作将促进全球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和数字化方面。他还宣布,将与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开展合作。彼得预计2022年宝马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达24.5万辆,市场渗透率将首次达到10%,明年将突破40万辆。 显示,2022年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期间,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与空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140架空客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其中包括132架A320系列飞机、8架A350飞机,总价值约170亿美元。
此外,朔尔茨在两国总理联合 “这次访华充分体现了朔尔茨总理所领导的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这次国家领导人的线下会晤释放了积极的政治信号,有利于增信释疑,增强中德双边关系发展当中稳健、务实、合作的基调。”伍慧萍表示,总的来说,这是加强双边务实合作的良好契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实属不易。 丁纯则表示,除了传统合作已经比较深的领域外,双方新的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涌现。比如汽车行业,双边在新能源车、智能汽车、汽车电池上的合作已经很明确。此外,在医药、数字、绿色等领域,中德也有很多合作的潜在机遇。如果双边关系能维持积极向上势头,双边互利共赢的合作潜力非常巨大。 互利共赢,中德关系的“底色” 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始终是中德关系的“底色”和主流。中国驻德国大使吴垦表示,一方面,包括中德两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加快疫后经济复苏、建设更美好世界有着共同期盼。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前世界局势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逆风,鼓吹脱钩和阵营对立的非理性冲动正在抬头。面对全球性挑战,合作是当务之急,也是唯一出路。 伍慧萍表示,从中国来说,党的二十大也释放出了很多积极信号,包括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更希望通过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改革开放来回应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德之间的经贸基础依旧牢固,同时也是双边关系非常重要的稳定因素。 伍慧萍表示,目前,德国国内的一些声音希望把中德经贸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德国政府也正在制定新的中国战略,调整对华经贸政策,中德经贸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还将上升。 在伍慧萍看来,立足新的发展格局,中国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水平改革开放系列政策持续对德国等欧洲国家释放政策利好,实现经贸双赢。另一方面,德国在发展对华关系时,也需要降低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倾向,实现双边互赢。 “中方欢迎包括德企在内的外国企业赴华兴业,乐见德方保持欧洲对华经济合作领头羊的优势地位。当前,中国市场开放程度比改革开放之初,甚至比10年前,都有更大进步。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机遇。”吴垦建议,一是客观看待竞争。中德合作如此紧密,有些竞争矛盾并不奇怪,不能因为害怕竞争,就排斥合作;二是理性看待经济依赖。依赖不是单行道,出于政治动机或通过政治施压人为推动脱钩断链,只会带来更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三是共同承担维护全球化和开放合作的企业责任,为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投资领域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土坑”败退华容道:13万酸菜从业者如何自救? 一个季度巨亏100亿,知名品牌宣布裁员4000人 [1]2021年中德贸易额再创新高达2453亿欧元,中国连续第6年保持德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商务部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