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18 10:11 已有: 人阅读
5月9日一早,杭州发布“杭七条”新政,实施近8年的住房限购政策全面取消。当日,杭州本土房企滨江集团股价涨幅超4%,5月10更是封涨停板。 而就在此前不久,滨江集团因薪资结构调整、变更企业法人代表等系列动作,引发诸多传言与猜想。传言包括“资金链吃紧”,以及“国资接盘”等。 滨江集团的在售住宅项目合计去化率达到81%。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大本营杭州,滨江集团的项目销售也出现明显分化。 如滨江集团位于杭州市远郊的合作项目和郊区自持项目,在去年的销售表现普遍不佳。以去年9月30日开盘的合作项目荷印观翠湾项目为例,去化率仅为11.3%;同期开盘的映宸里项目,去化率也仅为26.3%。去年7月2日开盘的听荷芳翠府项目,去化率为25.5%。 上述三个项目中,荷印观翠湾位于杭州大江东板块,滨江集团的权益占比为30.5%;位于近郊小和山板块的映宸里,滨江集团的权益占比为27.00%;位于临平北东湖新城板块的听荷芳翠府,滨江集团的权益占比为51%。此外,滨江集团自有项目翠栖府项目的去化率为18.12%,千岛湖湖滨印象项目的去化率仅为12%。 上述滨江集团营销负责人坦言,市场转冷之后,杭州有些板块的房子的确非常难卖,只能硬拼产品力,在区域内流速极低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板块内销冠。在进行了一系列强化销售的动作后,目前滨江在杭州的所有在售项目中,去化率在20%左右的只有三个合作项目。
针对去年杭州部分远郊地块项目刚需产品入市后去化不及预期,滨江集团方面向不过,此次杭州新政带来的市场效果值得期待。以滨江集团今年4月下旬刚刚接手的溪映听庐滨江项目为例,该项目自去年9月25日开盘至今的去化率仅为21%。上述滨江集团营销负责人告诉 滨江集团旗下秦望府项目实景 “这次杭州限购全面放开之后,公司马上组织了会议,通过直播和各个平台把在售项目广而告之,比如省外的上海,省内湖州、金华、义乌、温州等,中午之前就把所有在售项目扩散出去了。”杭州新政发布当天,滨江集团营销负责人在接受又以37亿元摘得西兴地块;4月16日,再次豪掷74亿元连拿钱江新城二期和运河新城地块。 “杭州这次政策调整最大的获益者应该就是滨江了。截至目前 ,加上之前滨江拿到的运河新城住宅用地和钱二地块,他们已经在公开市场拿地接近40宗,成为杭州土地储备最丰富的民营房企。”张宏伟表示。 上述滨江集团营销负责人表示:“即使是在行情最差的时候,我们这些地也都很有优势,这一波政策放开之后,主城区项目能够吸纳更多远郊、省内和省外的购买力。”
作为近几年房地产市场表现火热的城市之一,杭州是滨江集团业绩的主要年报显示,2023年滨江集团在杭州的营收为459.07亿元,占其总营收的65.17%。另中指研究院数据,2023年滨江集团总销售额为1534.7亿元,其中杭州区域的销售额占比高达83.1%。至此,滨江集团已经连续第6年在杭州房企销售榜上称“王”。由此可见,杭州本土的“战绩”基本决定了滨江集团在行业的排位。
此外,2023年滨江集团新增土地储备项目33个,其中杭州就占了27个。截至报告期末,滨江集团土地储备中杭州占比高达60%,浙江省内非杭州城市占比5%,浙江省外占比15%。 不过,在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之下,杭州楼市同样面临成交放缓、房价下行的压力。克而瑞浙江区域数据显示,今年4月杭州商品房成交缩量明显,405个楼盘项目成交商品房4771套,环比缩减41.37%,同比缩减57.87%。 在张宏伟看来,对于滨江集团而言,最大的风险或许就是来自杭州市场本身。“如果杭州这一轮政策放松后半年、一年甚至两年,市场交易量没有明显好转,这是企业最大的风险。如果市场需求量持续的萎缩,即便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再高也有非常大的风险。”
2023年滨江集团储备货值情况 “好在目前杭州的去库存压力不太大,目前狭义去化周期只有9个月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取消限购,叠加一些救市措施,市场好转好转速度也会更快。一旦市场预期好了,在杭州投资或者居住性购房需求被激活的速度会更加明显。”张宏伟补充道。 对于公司因多次底价拿地引发的“成为第二城投”的市场猜测,滨江集团方面向此外,就薪资结构调整及变更企业法人代表等动作,滨江集团此前曾回应从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来看,滨江集团实现营利“双增”。一季报显示,今年1—3月,滨江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37.01亿元,同比增长35.85%;归母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17.84%。另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1-4月,滨江集团销售额355.9亿元,排在行业第八位,较去年提高了3个名次,成为排名最高的民营房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