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要加快以碳核算、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20 12:22 已有: 人阅读

  以“绿色低碳新动能 推动构建新格局”为主题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2年会”在江西省赣州市举办。

  

  刘世锦指出,新能源替代老能源减碳的成本优势在变大,进而加快新老能源比例转换进度。从现实生活来看,一共有3种不同的减碳类型。第一种是衰退型减碳,就是少生产,甚至不生产。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第二种是增效型减碳。”刘世锦表示,通过提高碳的生产率,用同样多的碳排放实现更多的产出,或者极少的产出减少碳排放。所谓节能减排、节约优先等,大体上就是这种类型的减碳。

  第三种则是创新型减碳。刘世锦解释,即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技术、工艺、方法等,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

  刘世锦进一步指出,下一步进取型减碳战略就是要稳住存量,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把重心转向更快的扩大增量,对能够增加产出,促进增长的低碳、零碳和负碳的技术产品提供强有力的激励。

  刘世锦提出了三支柱体系。第一个支柱就是要建立全方位的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长型碳汇市场。就是用低碳负碳和零碳技术,在获得相同产出的情况下,与原有的高碳生产方式相比,得出所减少或抵消的碳排放量。增长型碳汇市场可以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存。

  第二个支柱是要形成区域自主减排的责任体系。刘世锦分析,增量优先的关键是要扩大对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而这一点又直接取决于减排责任体系的有效性。应鼓励地方提出合乎本地实际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减排目标,形成省、市、区县和开发区等层面的区域减排计划和可追溯的减排责任要求。

  “第三个支柱就是要加快以碳核算、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刘世锦认为,要普遍建立碳账户,包括企业和其他机构的碳账户,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建立个人碳账户,把更多的活动纳入绿色金融轨道。借助增长型碳汇开发多种类型的金融产品,进而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支持。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三星Galaxy Z Fold3和Z Flip 2可能会在7月推
  • 三星Galaxy A82 5G实时图像在发布前泄漏
  • Mozilla正在关闭适用于Amazon Fire TV和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