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8 20:11 已有: 人阅读
云、新华三、浪潮。 云、浪潮集团、新华三、星环科技等。 由此可见,2021年上半年,华为云、阿里云、亚马逊云科技国内市场份额位居前三,而星环科技排名由2020年的第四跌至第七。 事实上,具有国产替代功能的相关软件产品收入占比走低、市场份额名次的下滑,或与星环科技业务收入结构变动,存在关联。 1.5 老客户复购内容侧重于扩容、技术服务,采购新产品占比偏低 据首轮问询回复更新版,申报材料披露报告期内,星环科技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较低,客户一般在扩容、采购新产品或需要提供技术服务时会再次采购。 基于此,深交所要求星环科技说明客户的复购的具体情况,因扩容、采购新产品或需要提供技术服务而再次采购对应的收入分布情况;不同原因复购的周期情况。 对此,星环科技回复,客户复购产生的收入是指与其签署两次或以上业务合同的老客户,在第二次及以后与星环科技签署的合同在报告期确认的收入。 经测算,2019-2021年,星环科技客户复购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49.5%、61.7%、60.96%。 不难看出,2019-2021年,星环科技主营业务收入 与此同时,首轮问询回复更新版显示,星环科技客户复购的主要原因包括扩容、采购新产品、提供技术服务和应用与解决方案。 但值得注意的是,星环科技客户复购内容侧重于扩容和提供技术服务,采购新产品方面,占比偏低。 据首轮问询回复更新版,直销模式下,2019-2021年,星环科技客户复购金额分别为3,319.62万元、8,005.34万元、11,002.03万元。 至此不难发现,报告期内即2019-2021年,星环科技具有国产替代功能的软件产品收入占比走低,业务结构逐步偏向于客户复购。而在复购客户内容中,则是以扩容、技术服务为“大头”,新产品采购部分占比偏低。 另一方面,星环科技员工离职后,随即出任客户高管的现象,值得关注。 二、前员工无缝衔接入职客户当年即合作,离职后却现身星环科技并开办讲座 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内在动机,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进行机会主义的盈余管理;二是“隧道挖掘”上市公司利益。 反观星环科技,其与客户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开始合作,2021年销售金额168.14万元。巧合的是,星环科技的员工罗圣美正是在2020年5月辞任星环科技。 2.1 与客户云创数据于2020年开始合作,2021年销售金额168.14万元 据首轮问询回复,2021年1-6月,云创数据系星环科技的第七大项目合作伙伴,星环科技对其销售金额为168.14万元。双方首次合作年度为2020年。 同时,据首轮问询回复更新版,2021年,星环科技对云创数据销售金额为168.14万元。 即星环科技确认的来自云创数据168.14万元的交易金额,全部来自2021年上半年。 巧合的是,星环科技与云创数据开始合作的时间,正是星环科技的前员工罗圣美,在云创数据开始担任高管的时间。 2.2 2020年5月,星环科技员工罗圣美辞职后随即加入云创数据 首轮问询回复显示,罗圣美从星环科技离职日期为2020年5月9日。 罗圣美曾获授股份数为6.27万股,放弃激励股份数为6.27万股,授予日授予股份公允价值与行权价格之差为253.14万元,离职前已确认股份支付金额为110.75万元,离职导致未确认股份支付金额为142.39万元。 通过罗圣美曾获股权激励来看,罗圣美任职期间或是星环科技的重要员工。 而从星环科技离职后,罗圣美加入云创数据。 2.3 罗圣美在云创数据的任职时间,仅为1年零3个月 据云创数据公开发行说明书,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罗圣美担任星环科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2020年5月25日至2021年8月20日,罗圣美担任云创数据副总经理。 如此看来,2020年,星环科技与云创数据开始合作。而罗圣美2020年5月从星环科技辞职,而后又入职云创数据,这是否系“巧合”?另据云创数据2021年年度报告,罗圣美因任期届满已离任。即罗圣美在云创数据的任职时间仅有1年零3个月。 问题并未结束,罗圣美或未实质“离开”星环科技。 2.4 2021年7月,罗圣美仍以星环科技研究院院长身份开办讲座 数据要素发展工作委员会为国家一级社团中国电子商会的分支机构,是非营利性社团组织。该组织于2020年10月获批成立,曾用名为“数据资源服务创新专业委员会”,于2022年1月4日经总会批准民政部备案更名为“数据要素发展工作委员会”。 据数据要素发展委员会平台于2021年9月30日发布的“数据资源服务创新专委会简介”,星环科技为数据要素发展委员会理事单位,罗圣美以星环科技研究院院长身份,担任数据要素发展委员会理事。 2022年4月11日,数据要素发展委员会平台更新发布的“数据要素发展工作委员会简介”,星环科技为数据要素发展委员会理事单位,罗圣美以星环科技研究院院长身份,担任数据要素发展委员会理事。 据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2021年7月10日发布的公开信息,2021年7月15日,现任星环科技研究院院长的罗圣美,将通过主题为“大数据关键技术与应用实践”的学术讲座。 从时间线月已从星环科技辞职,然而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罗圣美仍以星环科技担任研究院院长身份开办讲座,且以该身份担任社团组织理事。则罗圣美从星环科技离职的真实性几何? 而若罗圣美并未从星环科技离职,其同时于星环科技及云创数据兼职,则2021年度星环科技与云创数据达成的168.27万元的交易金额,罗圣美在此次交易中充当何种角色?两者的合作是否由罗圣美牵线搭桥?或该打上问号。 研究院院长离职上任客户高管的操作或存蹊跷,而技术总监在外的“动作”同样值得关注。 三、杨洪山由技术总监变身销售总监却隐而不宣,或为其在外投资企业研发专利 职务发明是指企业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此方面,杨洪山曾系星环科技技术总监,参与多项专利发明工作且发表多篇文献。然而2020年,杨洪山在外设立公司并作为发明人申请专利。 3.1 截至签署日2022年6月24日,杨洪山担任星环科技销售总监 据招股书,截至签署日2022年6月24日,星环科技通过赞星投资中心作为持股平台实施了股权激励,并建立了嘉兴星瀚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嘉兴星环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嘉兴星业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嘉兴星智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上海业星企业管理中心、嘉兴星荣股权投资合伙企业6个间接持股平台。 据首轮问询回复更新版,2017年12月,杨洪山作为有限合伙人入伙嘉兴星瀚。 截至签署日2022年6月24日,杨洪山在嘉兴星瀚认缴出资额为4万元,认缴出资比例为1.02%。同时,杨洪山担任星环科技销售总监。 值得一提的是,杨洪山原先在星环科技的职务或为技术总监,曾参与多项专利研发工作。 3.2 杨洪山曾担任星环科技技术总监,为多项专利的发明人 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于2017年11月20日发布的公开信息,2017年11月17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邀请星环科技技术总监杨洪山博士,做题为“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案例介绍”学术讲座,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另据东华大学于2022年4月16日发布的公开信息,2022年4月11日,东华校友、星环科技资深技术总监杨洪山,带来“大数据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专题讲座。 可见,在2017年11月以及2022年4月,杨洪山均曾以星环科技技术总监的身份,在高校举办讲座。 这是否说明,在担任星环科技销售总监之前,杨洪山在星环科技担任的职务是技术总监? 值得一提的是,杨洪山曾参与星环科技多项专利发明工作。 其中,2017年11月16日,上海电力、华东电力、星环科技作为共同申请人,提交了一项名为“一种节电潜力量化预测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84,发明人包括苏运、田英杰、郭乃网、陈睿、宋岩、沈泉江、庞天宇、解梁军、杨洪山,2021年10月12日专利获得授权。截至查询日2022年8月31日,该专利案件状态为“专利权维持”。 2021年6月30日,上海电力、星环科技作为共同申请人,提交了一项名为“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用电数据特征提取方法及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97,发明人包括朱征、田英杰、苏运、郭乃网、吴裔、李凡、赵莹莹、阮静娴、金妍斐、沈泉江、冯楠、杨洪山、吴元庆。截至查询日2022年8月31日,该专利案件状态为“等待实审提案”。 2021年9月18日,上海电力、华东电力、星环科技作为共同申请人,提交了一项名为“一种电力施工现场合规穿戴的告警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41,发明人包括朱征、田英杰、苏运、郭乃网、吴裔、李凡、赵莹莹、阮静娴、金妍斐、沈泉江、冯楠、杨洪山、吴元庆。截至查询日2022年8月31日,该专利案件状态为“等待实审提案”。 2021年9月18日,上海电力、华东电力、星环科技作为共同申请人,还提交了一项名为“一种电力人工智能的云边协同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07,发明人包括李凡、田英杰、吴裔、赵莹莹、苏运、郭乃网、张国庆、杨洪山。截至查询日2022年8月31日,该专利案件状态为“等待实审提案”。 事实上,在申请的10项专利中,专利说明书频繁提及“用电数据”、“电力数据”等词汇。这意味着,杨洪山参与的上述专利,均系电力及大数据相关。 除此之外,杨洪山还曾与多家合作单位员工共同在期刊、会议上发表文献。 3.3 任职期间,杨洪山参与电力大数据研究并合作发表文献 据公开信息,杨洪山在星环科技任职期间,与其他合作单位员工共发表4篇文献。 题为“海洋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及应用”的文献发表于《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杂志2020年05期,包括何书锋、孙钿奇、林文荣、杨洪山,任职机构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星环科技。 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波束海底地质数据异常值检测方法”的文献发表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杂志2021年04期,包括何书锋、孙钿奇、王诏、杨洪山,任职机构包括地质调查局青岛所、星环科技。 题为“电力大数据安全体系架构研究与应用”的文献发表于《中国电业》杂志2016年04期,包括郭乃网、苏运、瞿海妮、杨洪山,任职机构包括上海电力、星环科技。 题为“电力大数据体系架构研究与应用”的文献发表于2017年12月25日召开的“2017智能电网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包括郭乃网、沈泉江、杨洪山,任职机构包括上海电力、星环科技。 不难看出,星环科技与上海电力、华东电力、地质研究局青岛所多个单位进行合作发表文献,杨洪山或为星环科技于上述合作项目中所派出的技术人员,合作时间跨度为2016-2021年。 在此情形下,曾拥有技术总监头衔、参与多项专利研发工作的杨洪山,为何成了星环科技销售总监? 而问题才刚刚开始。杨洪山担任星环科技技术人员的期间,其或在外出资设立公司。 3.4 浙江中朔于2020年4月成立,杨洪山持有30%股权为第一大股东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浙江中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曾用名为湖州中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日期为2020年4月13日。 截至查询日2022年8月31日,浙江中朔共5位自然人股东,分别为杨洪山、姚义伟、沈杏娣、黄海浪、叶阿根,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25%、15%、5%。截至查询日2022年8月31日,浙江中朔并未股东变更记录。 从股权比例上看,杨洪山为第一大股东。 据公开信息,嘉兴星瀚的合伙人之一杨洪山,还持有浙江中朔的股权。 而成立不到一年,浙江中朔便提交了专利申请。 3.5 浙江中朔成立当年提交电力大数据相关专利申请,杨洪山为专利发明人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2020年12月8日,湖州中朔提交一项名为“一种基于数据集市的配用电大数据管理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73,发明人为杨洪山。截至查询日2022年8月31日,该专利案件状态为“一通出案待答复”。 根据专利说明书,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集市的配用电大数据管理系统”的技术领域,涉及配用电大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集市的配用电大数据管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背景为:目前电力行业缺乏公司和行业层面的数据集市组织和定义,也没有支持数据集市建立和管理的组件和工具,没有进行数据模型定义与主数据管理等,各部门的数据口径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各部门对内部数据分析和应用的能力不足。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研究面向电力数据应用需求的基于数据集市的配用电大数据集成管理系统,以满足电力大数据交互式分析、辅助决策、可视化展现等需求。 对比浙江中朔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集市的配用电大数据管理系统”,与杨洪山作为星环科技代表参与发明的专利,不难发现,上述专利技术领域或存在重叠。 再进一步意味着,浙江中朔的股东兼专利发明人杨洪山,与星环科技杨洪山,或为同一人。 在此情况下,上述杨洪山作为发明人为浙江中朔申请的专利内容,是否与杨洪山在星环科技任职期间的工作内容与任务安排相关?招股书并未披露杨洪山的技术总监职位及其曾参与研发工作的情形,是否系为“避嫌”? 此外,2016-2021年,曾担任星环科技技术总监的杨洪山,与星环科技合作机构参与多项电力大数据相关研究项目,期间形成文献及专利。而2020年4月,杨洪山在外设立浙江中朔,并向其“注入”在星环科技任职期间研究项目相关的专利,星环科技未来是否面临技术泄露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