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19 09:29 已有: 人阅读
核电作为一种高效环保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科研机构的热衷研究,然而,作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美国却在数十年时间里放弃核电站建设。对此,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有一位退休老专家曾说过,所谓核燃料循环,指的是核燃料的获得、使用、处理、回收利用的全过程,即指从铀矿开采到核废物最终处置的一系列工业生产过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后处理,没有后处理就没有循环。 核燃料循环,号称是核能系统的“大动脉”,从技术角度来看,我国的核电发展起步较晚,核燃料循环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想要建立完善的核燃料循环体系,亟须解决核燃料获取、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及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
80年代,
另外, 他的“三烷基氧膦的萃取性能及从高放废液中萃取分离锕系元素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著有、,发表论文近40篇。
清华大学化学系6月8日发布讣告:宋心琦1928年8月出生于江苏常熟,原籍江西奉新,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曾任第25届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北京化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化学系复系后首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宋心琦是著名的化学教育家,全心全意地投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以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长期从事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与教育研究,教学不拘一格,非常重视科研对教学的反馈作用。他是改革开放以后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教师之一,也是清华大学化学系复系后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培养了一大批化学化工领域的学界栋梁和兴业英才。 宋心琦是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在激光诱导荧光、化学发光体系及机理、多道光纤传感技术、酞菁光敏氧化反应、光致变色体系、有机电致发光体系、纳米TiO2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氧化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宋心琦致力于我国化学科学传播、普及和基础教育工作。他1987年参加了的编审,并主编,曾长期担任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参加国家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并担任北京出版社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主编。 讣告称,宋心琦为发展我国化学教育和科学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辞世是我国化学教育界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