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23 21:03 已有: 人阅读
在群雄逐鹿的低空经济赛道,如何找准城市坐标、迎风起飞? 9月19日,在2024中国国际低空经济合作伙伴大会上,由智库、城市进化论联合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火石创造共同报告显示,深圳、北京作为头雁领跑,成都与上海、广州等处于第二梯队,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中、下游均具备不俗的实力。“‘十三五’的时候,成都就被纳入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目前,成都航空制造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前三,工业无人机领域居于全国第一梯队。”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马剑在发布报告时指出。 在产业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谋划更清晰的发展目标。眼下,这座航空工业重镇已将目光瞄准成为中国西部低空经济中心,推动低空经济从“蓄势起飞”迈向“加速腾飞”。 成都淮州机场获批建设国内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高度900—1800米,作为川内面积最大的低空空域飞行高度大大提升。“像高度比较高的地方就可以进行一些很重要的无人机试验,而以前一些大型无人机可能需要去外省。”成都市淮州新城产业发展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城叔。 与此同时,成都还计划在天府新区推动低空全域开放,探索建立低空飞行管服“四川标准”、低空经济发展“四川模式”、低空经济“四川品牌”,以天府新区为核心,彭州市、金堂县为双枢纽,构建“一核双枢纽四基地N支撑”的低空经济发展布局。 在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郭亮看来,放眼全国,成都可以说是唯一同时聚集了低空经济发展三大要素的城市,即主机生产制造、服务运行以及最关键的监管与基础设施。 从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到低空经济全域发展路径探索,成都正在加快将自身航空产业优势、庞大市场优势加速向低空经济领域转化传导,在“天空之城”的竞逐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