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7 17:13 已有: 人阅读
“当前年金保险的预定利率已经下调到2.5%,复利递增现在也就2.5%左右,但是相比于挂牌利率,其实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一家国有大行的某支行网点经理小周正在热情地给前来咨询的投资者讲解着年金保险的优势。在其看来,如果投资者看重长期收益或是为养老做准备的话,可以考虑具有复利收益的年金保险。 近日,随着养老需求的不断释放,包括年金保险、两全保险、个人养老金保险等在内的各类养老保险日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推动年金保险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还印发,明确了商业保险年金的概念,提出了推动业务发展、加强监管的相关举措。 业内预计,将加快补齐第三支柱短板,引导保险公司发挥精算技术、长期产品开发和长期资金管理的优势,提供丰富多样的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服务。 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共包括809款产品,储蓄、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57.5%、24.6%、14.7%、3.2%;预计实际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总规模超过582亿元,储蓄、基金、保险、理财产品规模占比分别约68.7%、12.0%、11.2%、8.1%。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再迎新发展机遇 近期,金融监管总局下发,明确了商业保险年金的概念,提出了推动业务发展、加强监管的相关举措。表示,要大力发展各类养老年金保险。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要满足参加人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代理销售不同险种、类型、期限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 “此次金融监管总局的通知,是从供给侧对银行和保险机构发展第三支柱产品提出了要求和指导。”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周瑾表示,重点是在产品特性上,要求提升产品的多样性和投保的便利性,丰富领取方式和期限,发挥交费灵活、资金安全和长期领取优势,兼具养老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适合广泛人群购买,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养老需求,助力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因此,保险机构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守正创新产品,改进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据国民养老董事长叶海生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介绍,截至2023年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保单数达到74万件,累计养老准备金规模超过100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个人养老金开户的数量超过6000万,产品数量近800个;商业养老金自2023年初在十省启动试点以来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但第三支柱商业保险整体上仍存在缴存意愿低、产品吸引力弱等问题。 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认为,对商保年金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有利于激发居民养老保障及财富管理需求,预计“产品+服务”体系布局更成熟的大型险企在产品创新,康养服务,养老金规划管理等方面更具竞争优势。 周瑾表示,此次的试点和推广安排,会进一步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但他同时指出,养老金融是一个具有一定经营门槛的长期赛道,要求保险公司具备稳健的财务实力和长期的经营能力,对消费者而言也是一个长期的财务规划和现金流安排,其交费和领取也是一个相对长期的阶段,因此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也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