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16:30 已有: 人阅读
医保药品追溯码的首个“负面典型”来了。
11月2日,“国家医保局” 药品追溯码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若在流通过程中出现重复的药品追溯码,就存在假药、回流药以及药品被串换销售的可能。复方阿胶浆作为东阿阿胶的明星产品,今年上半年重回中成药补血用药市场前二大品牌,为何却成了“骗保”主角? 湖南药品流通行业协会原秘书长黄修祥对从机构类型看,执行严肃医疗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通常不会冒险实施串换药品的行为,但以盈利为目的、采取承包经营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民营医院、诊所和药店,往往是违规行为发生的重灾区。 “药企基本上不会参与,他们不可能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这个事情,没有这个必要。”黄修祥说。 全国已归集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31.27亿条,涉及29.68万家定点医疗机构、49.7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编码标准处处长曹文博表示,这意味着我国超60%的定点医疗机构和超99%的定点零售药店启动了追溯码的采集工作,预计今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追溯码的扫码入库工作。 据黄修祥介绍,国内药品追溯系统的探索始于2006年,其实药品串换等违规情形一直存在,但因为最初没有提供统一的追溯码标准接口规范,每个厂家建构的系统五花八门、并未统一。但从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试点工作以来,药品追溯推进力度大大加强,以药品串换为代表的多种“骗保”行为无所遁形。 “有的医院没意识到用医保结算的药品,扫码后药品的批号、追溯码信息就一同上传了。他们以为不会留下痕迹,但其实露了马脚。” 黄修祥告诉虽然目前国内的药品追溯系统还不具备类似的功能,但黄修祥认为未来肯定会给予补充,即一旦药品在某医药机构售出,系统内必须记录这一售出信息并显示警示:若再次出现扫码查询或其他情况,可能涉及假药、劣药或回流药的风险。 黄修祥还认为,随着医保监管政策收紧,未来的双跨药品可能会逐渐减少,已有的双跨药品可能会彻底转为处方药或非处方药,流通领域里的灰色地带也会慢慢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