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后,海清依旧“买”不起房

发布时间:2022-03-30 18:06 已有: 人阅读

  总制片人马好、导演滕华涛和编剧滕肖澜接受了包括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双台收视突破1.9%,爱奇艺站内热度逼近9000大关。

  很难再界定新上海人与老上海人的区别。作为上海人,滕肖澜回忆自己小时候上海人都会说上海话,口音是判断是否上海人的关键点,但现在已完全不一样。上海成为海纳百川的城市,不断有新的人才引入,使得城市人口结构多元化。但经历过房价飙升,上海外来人口又成为摆在“沪漂”面前新的难题,在大都市拥有自己的房子谈何容易,因此冯晓琴呈现的买房困境,也正是大城市打拼人的缩影。

  
导演滕华涛:不加剧社会矛盾,给挣扎于生活泥淖的人以力量

  由腾讯影业主导开发,出品人、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2019年夏天,第一次读到时,就被滕肖澜老师真挚、细腻的笔触所感动,透过顾家三兄妹的小日子,我们能感受到普通人身上的大情怀,以及这个时代的沪上味道与人间烟火。尽管当时小说还没有完结,但团队就已一致决定,希望将这个故事拍成影视作品。滕老师非常爽快地同意了这个想法,而且,还接下了一个新的重担——担任这部剧的编剧。”

  
 

  出品人、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 在腾讯影业的推荐下,滕华涛阅读了当时尚未完结的原著小说,立即确认这部带有浓厚都市现实色彩的作品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我比较愿意跟原作者合作做影视改编,这样比较容易抓住当时我们看到小说时我更想拍的核心本质的东西。”随后,滕华涛带着团队多次采风。“是一个能够还原上海风情的现实主义作品,它能够让当下挣扎于生活泥淖的人们感受到力量。”

  在阔别小荧幕10余年后,滕华涛再度决定重新执导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跟我之前执导的戏稍有不同,这次侧重刻画当代都市各个不同阶层,在这上面花了比较大的力气。阶层有差异化,也有共同点。小说是以上海为中国都市的一个代表,全景式展现了都市之中各个典型人物,电视剧的体量35集也足够了,主要突出顾清俞为代表的都市白领高知阶层的女性和冯晓琴为代表的社会中坚力量的普通家庭。与十年前的等不同的可能就是现在阶层的清晰度更明确了些。”滕华涛表示。

  现实主义题材虽然近年在逐渐回归,但滕华涛坦言很多年没有见到这样一部可以代表现实都市的一部小说了。上海作家写的上海人和故事,本就扎根于真实生活,其中既有代表大都市的地方,又有本土接地气的一面,也正是着重刻画了这一点。不过,滕华涛坦言,没有过多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情节。

  滕华涛强调,与传统都市女性题材不同,本剧最大的核心不是加剧社会焦虑,不是呈现阶级对立,而是着重于生活和人性中温暖和善意的一面。马好也表示,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故事,里面有姑嫂、有父母,有孩子,是一个家庭生活紧密的连接体,“生活感特别强,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日夜转换都会很真实。”

  
原著作者、编剧滕肖澜:改了五六稿,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原小说的开头以一场聚餐开始,主要人物悉数上场,自报家门,人物关系也随之明朗,而在改编过程中,滕肖澜坦言做了调整,花了力气思考如何切入,既能让观众迅速了解到人物关系,又能明白故事核心。因此我们最终见到,电视剧的打开方式为两位女主,选择了顾清俞和冯晓琴这对姑嫂关系为突破口,在前6集中,迅速抓住观众眼球。

  
 

  中的大家庭 “小说会相对写得随性些,节奏进展的会缓慢些,更多是我主观情绪的抒发,但电视剧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我们会把更多的人物、事件交代清楚明了,用画面的形式呈现。”滕肖澜表示。而在戏剧表现中,虽然乍一看去是双女主,有天然的敌对性,但滕肖澜并不希望为了冲突而冲突。“里边所有的人物都这样,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冯晓琴跟顾清俞,大家都是女人,从女人的角度我觉得她们都是比较通情达理的。是普通百姓过日子,一方面我希望它非常真实,可作为剧集,也需要有戏剧性在里面。”

  以房子为切入点,实则想探索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滕肖澜眼中,随着故事发展,每个人的价值观、努力的分寸感都在发生转变。从小说转到电视剧,滕肖澜也改动多次。“小说写得写意,但剧本具体落实怎么来切入,前几集差不多改了五六稿。”

  与正在二轮播出的,以及去年七一上映的电影,共同组成腾讯影业与阅文影视的“时代旋律三部曲”,相同点都在于“关注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故事”。程武表示:“现实题材,始终是IP最大的‘富矿’。记录时代的IP,凝聚了全社会的集体情感,是最大的确定性。同时,要讲好现实题材故事很难,但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修课’。”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三星Galaxy Z Fold3和Z Flip 2可能会在7月推
  • 三星Galaxy A82 5G实时图像在发布前泄漏
  • Mozilla正在关闭适用于Amazon Fire TV和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