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均维持不变

发布时间:2022-06-20 13:08 已有: 人阅读

  6月LPR按兵不动完全在市场预期之中。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曾表示,6月MLF利率保持不变,意味着本月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没有发生变化。考虑到部分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短期下调LPR“加点”难度较大,本月LPR有望保持稳定。

  消息,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5月信贷、社融规模大升,超季节性也超预期,靠的是企业短贷、票据冲量,地方债、实体融资需求仍弱;另外社融数据结构仍然很差,集中表现为“居民房贷连续6月同比少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2个月同比少增、M2-M1剪刀差再度走阔”。

  国常会还提出金融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因此,除商业银行外,政策性银行后续或发力加大基建领域信贷投放。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则持不同看法。周茂华认为,短期央行调整政策利率可能性偏低,但不排除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合理让利,保市场主体、稳定就业,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周茂华指出,一方面,当下货币政策需要兼顾内外平衡,防范输入型通胀和发达经济体政策急转弯带来的潜在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从目前部分中小银行盈利与存款负债压力情况来看,短期下调LPR中的加点部分难度有点大。另外,当前楼市复苏虽不及预期,但随着疫情影响减弱,经济回暖,各地精准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楼市复苏趋势是较为明确的。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则认为,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降息与否,而是控制疫情、增加微观主体活力。政策层面来看,财政政策在保市场主体和撬动总需求方面是关键,仅靠货币政策作用有限。

  张继强提到,当前经济和就业仍面临压力,但货币政策也要考虑效能、外部制约、副作用等。更好的做法可能是财政发力和观察疫情扫尾阶段的修复力度,如果经济仍不能恢复到潜在增速再做决策。当下OMO利率似乎仍然缺少空间,但LPR尤其是长端仍有调降可能。

  张继强还特别提到了降息面临的外部制约和负面作用。上周欧央行正式宣布加息,短期内欧央行加息预期仍有进一步走高空间。此外,美国公布5月CPI通胀再超预期,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7月或之后,中美政策短端利率大概率也将开始倒挂,将对国内货币政策形成制约。

  另外,降息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一是对称降息可能牺牲储户等弱势群体的利益;二是降息对金融机构的净息差形成侵蚀;三是可能导致经济“脱实向虚”;四是降息可能是透支未来的行为;五是货币政策仍有维持“内外平衡”的目标;六是通胀仍是远期担忧因素。

热门推荐
图文推荐
  • 三星Galaxy Z Fold3和Z Flip 2可能会在7月推
  • 三星Galaxy A82 5G实时图像在发布前泄漏
  • Mozilla正在关闭适用于Amazon Fire TV和Echo